正值公開試季節,新聞報道都指學生壓力「爆煲」。在中學生眼中,文憑試是決定命運的終極考試,今期筆者不是想討論應如何減少學生的壓力,而是想談談面對壓力應有的態度。筆者認為,家長或老師如因害怕學生不能面對壓力而要求教改,甚至希望設計一些比較易讀的課程,這樣的話,不如乾脆連考試也取消吧。年輕人如果不能面對考試壓力,將來如何面對工作及生活上的壓力?
化壓力為「利壓」 逆境反敗為勝
壓力經常被形容為負面的影響,甚至會迫死人,我們不時也見到有人因受不了壓力而輕生的報道。其實,壓力並不完全負面,從正面的角度看,可以稱為「利壓」(Eustress)。利壓可成為推動力,更可培養處理逆境的能力。就如一場籃球比賽,一直領先的隊伍,每次進攻也得心應手,當然愈打愈起勁。相反,落後的隊伍,要在逆境波中反敗為勝,要求隊員保持冷靜及隊形,把平日所練的功力發揮出來,真是談何容易。此時,教練的角色就起了指導及激勵的作用,令隊員不輕言放棄。
家長就如子女的教練,我們在球賽中不曾看見教練代替隊員出賽,家長也同樣不能代替子女處理其所面對的問題。因此,家長不是替子女要求改變環境從而減少壓力,而是應協助子女面對壓力,培養抗逆能力。筆者經常聽到長輩說:「現在的年輕人真的一代不如一代。」其實年代不同,真的很難比較,但當年輕人聽到這句評語時,他們已不想再聽下去;就好像教練在球隊處於下風時對球員說:「你們真的不如我之前帶領的隊伍。」試問球員又怎可以重新振作?
家長助子女從壓力中成長
年輕人面對壓力時,往往將自己的壓力無限擴大,這時家長可先與子女一起了解他們正在面對的困難,然後問他們第一步可以作出甚麼行動,而不是向他們提供答案。正如上文提過,壓力的好處是可以化為推動力,家長可以問子女在今次的事件中有何得著?下次再遇到同樣壓力時第一步會作出甚麼行動?就好像球賽一樣,沒有球隊會保持長勝,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很自然也會遇到困難。子女面對壓力時,家長就是他們的生命教練,助他們從經歷壓力中成長,而不是讓他們逃跑。 ■IVE(葵涌)及IVE(屯門)學生發展處(學長啟導計劃)項目主任 梁璟璣(VTC機構成員)
(標題和小題為編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