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景熙)自資專上教育近年發展迅速,政府去年曾提出修訂《專上學院條例》(第三百二十章),擬刪除不合時宜的條例,配合自資專上教育界的轉變。不過,阮博文批評其一連串的修訂與業界期望相差甚遠,最後亦不了了之。他以樹仁大學成功升格為例,反映《條例》的最大問題是要求所有專上院校都要當「學院」被審查十多年,才有望升格,「這只會拖垮收生,業界寧願一開始設立嚴厲標準,但一通過後便成為大學」。他建議設立《私立大學條例》,讓各院校可以「先苦後甜,一步到位」。
現專院例「管得好死」
阮博文批評目前的《專上學院條例》,原意不是用來成立私立大學,而是用作規管專上學院,故很多地方「管得好死」,亦沒有一道標準讓各校跟從成為大學,僅得樹仁案例作參考。
他續指,當年樹仁大學需要經過前後共10年的觀察,即2次的「5年觀察期」,「當局會觀察學生質素、其畢業出路等」。然後院校從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取得「學科範圍評審權」,再過數年才有機會獲行政會議及特首同意「升格」。
寧起步斥巨資換「大學」之名
阮博文又引用科技大學作為例子,指對方一開始便是大學,然後用10多年時間便爬升至世界一流的排名:「一開始是大學,又何需用10多年時間觀察?」他指出「大學」二字十分重要:「如果沒有大學之名,我們如何吸引好老師?如何吸引好學生?如何吸引捐款人?」
他認為「越拖得耐只會更差」,寧願當局一開始設立多重嚴厲關卡,如檢查其師資、設施、質素保證制度等,「寧願一開始就投放龐大資源,但可以換來大學個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