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4月27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專家解讀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專家解讀:建立流失文物多渠道回歸機制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4-2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右)代表中方向法國PPR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皮諾先生(左)表示感謝。新華社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國寶工程公益基金(原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總幹事牛憲鋒向本報表示,是次捐贈讓鼠首和兔首以可以想像到的最圓滿的方式回歸,可謂守得雲開見月明。雖說是一個特例,但也希望這一善舉可以成為一個廣泛參照的積極主動的模式。目前,政府主導、民間先行、多渠道實現流失文物回歸的模式已經建立,並且成效顯著,但涉及到相關的法律、文物回歸後的流通和收藏、能否回歸原址復原,都有很多值得繼續探討的問題需要解決。

 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國寶工程公益基金一直堅決反對拍賣歷史上流失的不可移動文物,主張其文化原屬性和原址保護權。牛憲鋒表示,不管是通過政府層面還是民間渠道,流失文物回到國內都是好事,這意味著價值的回歸:發揮文物自身的歷史文化價值和重視文化遺產保護所創造的社會價值。

加大調查力度摸清家底

 牛憲鋒稱,海外文物的回歸有捐贈、購買、追索等不同的方式,重要的是要確定相關流失文物的性質,依據國際公約的原則達成共識並建立友好合作的回歸機制,簡單粗暴地提出歸還要求解決不了問題。

 牛憲鋒建議,應進一步加大流失海外中國文物的調查工作力度,摸清家底,要對流失文物的原址、傳承、現狀等信息都有一個全面、清楚的掌握。目前收藏在很多國外博物館的流失文物,尤其是不可移動文物,其文物本身和原址在歷史上都曾遭到破壞,現在人們在原址和國外博物館裡看到的都是殘缺不全的。實際上,這些文物回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通過國際合作研究和數字化復原將發掘更多的歷史信息和文化價值,讓人們知道其原貌是怎樣的、價值何在。

相關新聞
專家解讀:建立流失文物多渠道回歸機制 (2013-04-27) (圖)
專家解讀:反恐仍是新疆長期任務 (2013-04-25)
專家解讀:對日「亮劍」升級 不容為所欲為 (2013-04-24) (圖)
專家解讀:災情雖遜汶川 須防地質災害 (2013-04-21) (圖)
專家解讀:巡航常態化 保釣顯決心 (2013-04-18) (圖)
專家解讀:「核反擊是最後手段」 (2013-04-17) (圖)
專家解讀:白皮書亮點:七個「首次」 (2013-04-17) (圖)
專家解讀:改革新方向 在調研中醞釀 (2013-04-13)
專家解讀:大佬發聲 「逼宮」蘇貞昌 (2013-04-13)
專家解讀:歐美經濟改善 一季度外貿回暖 (2013-04-11)
專家解讀:日施誘控圖阻兩岸聯手保釣 (2013-04-11) (圖)
專家解讀:內地通脹壓力將長期存在 (2013-04-10)
專家解讀:懶理其他工人權益 職工盟愈搞愈複雜 (2013-04-10)
專家解讀:「一中」前提下 陸樂見台參區域經濟整合 (2013-04-09) (圖)
專家解讀:病毒正從禽「跳」到人 (2013-04-09)
專家解讀:長三角多濕地 易招候鳥 (2013-04-05) (圖)
專家解讀:言中日關係回暖為時尚早 (2013-04-04)
專家解讀:內地網民責反對派破壞法治 (2013-04-03)
專家解讀:元首自信大氣 外交策略建功 (2013-03-31)
專家解讀:推動經濟升級 還需調和「穩」與「進」 (2013-03-3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專家解讀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