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吳淡如與可愛的「小熊」。天下文化提供
編按:望子成龍,大概是每個父母的心願。在「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口號的號召下,無數家長推著孩子極速「起跑」,學前班、補習班……巴不得兩歲的小孩就能講出英語單字,四歲小朋友已經具備舞蹈基礎……這簡直是泯滅孩子天性的艱苦大長征,家長與小孩一起在重壓下焦慮地前進,但結果是否每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快樂地尋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多才多藝的美女作家吳淡如,在新書《樂觀的孩子才好命》中寫下自己作為母親的點滴體驗。四十歲後才生下寶貝「小熊」的她,從容地看待孩子的成長,也不希望為了孩子而放棄自己的夢想。在尊重與愛中,她希望與孩子一同成長,經歷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 ■文:吳淡如
本版節選《樂觀的孩子才好命》中的精彩片段,在母親節前送給每個辛苦又焦慮的媽媽。「只有媽媽好,孩子才會好。」吳淡如這樣說。
親愛的孩子:
我們該上些什麼課程呢?妳三歲時,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我不太相信什麼起跑點一定要跑得比人家快的話。人生是一條漫長的路,不只是馬拉松,還是障礙賽。太早跑的話,很容易累。
我曾經帶妳試上一些「別的媽媽說孩子一定會變聰明的幼兒課程」,只是希望妳有一些朋友。後來我才知道,交朋友這件事對一個幼兒來說,也是強迫不得的。三歲以前,孩子多半在「我行我素」的階段,就算可以跟朋友玩在一起,也是默默各自為政。一位兒童心理學博士曾笑說,很多媽媽在三歲前擔心孩子孤僻,是多此一憂,人類對朋友有感覺的時間本來就沒那麼早。所謂朋友道義,更是青少年時代的產物。
說實在的,或許現在受教育沒那麼難吧,我看到的不少幼教師資,有的口齒不清,有的寫的字比小學生難看(希望只是特例)──我還遇到一個麻煩,就是很多人都會說,他看我的書長大,所以當我在旁邊陪妳時,老師也很緊張。
我放棄了那些我覺得挺可笑的幼兒腦力開發課程。
愛他,不要急著教他
不久前,有個大陸的孩子在自己的網誌上發表了文章,說他其實想要休學,這輩子只想和心愛的女孩過日子。他說他沒有遠大理想,因為歷史上很多的家破人亡都是有遠大理想的人造成的。他說,每天都在上課,寫作業,排名次,實在沒有意義。
他是個資優生,跳級生,十歲就跳了很多級念中學一年級,什麼比賽都獲獎過,是大家眼中的天才兒童。
真是個早熟的孩子。他說的話也引起很多人的討論。我只想幫他多加幾個字:歷史上很多的家破人亡都是有遠大「政治」理想「卻沒有同情心」的人造成的。
我也很同情他。我一向不主張大人鼓勵小孩跳級,以證明自己的孩子比同齡孩子優秀。跳這麼多級,他一定沒有什麼朋友。同學們都比他大,大家在談戀愛的時候,他只能當小信差。大家在青春期,他卻還在兒童期。
很多成長是不能因為成績優秀就跳級的。就算有從小長大的朋友,也一定很難再和早熟的他溝通了。
我好怕一個孩子,永遠表現得很優秀,受人讚美,卻沒有辦法度過一個心情鬱悶陰雨的清晨,或一個在酒精渲染下低潮的午夜。
期許,努力與成長
最近,我畢業的高中正在辦「畢業三十年重聚大會」。除了剛考上大學時,我們辦過一次同學會之外,三十年來全班沒有重聚過。我笑說,那是因為班上完全沒有男生的緣故,異性相吸,同性嘛,都各奔前程,不再回首。
一出社會,大家都忙,沒有人登高一呼,就沒有碰面的動力。大家都三十年不見了。我找到了以前和我很要好的同學們。我有好多感觸。
有些人以前很內向,現在是善於公關的女強人;有些人以前非常優秀傑出,但大學畢業後就心甘情願走入家庭當主婦,她們的孩子比妳大上二十歲;有些人在美國,自嘲要靠台灣的連續劇才能打發好山好水好無聊的日子;有些人因為孩子有一些天生的問題,變成家中救苦救難的活菩薩;有些人本是運動健將,後來身體卻出現極大的問題;有些人本來看似愛情絕緣體,卻領先大家生了好幾個孩子。有人還沒結婚,有人老早離婚。有人還在找工作,有人快退休了。
我的同學們都是聯考菁英,我很慶幸與她們同窗,她們讓我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一次月考,只要稍不準備,我就可以因為幾分之差,從前幾名掉到後幾名,她們讓我明白,努力是可以看得到績效的。
她們大部分的人,都很認真在生活。
我感謝這所學校,雖然當時升學壓力確實不小,但我的同學們影響我,讓我立志變成一個有用的人,對自己有期許。雖然如此,我還是要說,一個人有沒有成就,實在和他念的學校無關。我身邊那些最功成名就的朋友,大部分都不是來自名校,求學過程都很坎坷。或許這些坎坷,養成了他們的韌性,他們知道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讓別人瞧得起。
夢想與同情心更重要
我們的教育一直在廣開升學之門,變相鼓吹,學歷愈高愈好。
最近在推十二年國教,我身邊有好多父母,拚了命買明星高中旁邊的房子。他們希望孩子免試念建中、北一女或師大附中,完成他們年少時無法實現的夢。我告訴朋友,你會套牢的。因為如果大家都可以免試念這些明星高中的話,那麼它就不是明星高中了。
我從小幸運的考上明星高中,明星大學,我知道,優秀的是同學們彼此間的互動教育,他們不是因為明星高中的明星老師才變聰明的。和同學間的互相學習,永遠比老師在課堂上的諄諄教誨影響深遠。如果大家買得起房子就可以念,明星的光環只會毀滅。反而是某些私立高中,可以採取菁英募集政策。
很多人念了博士,你問他專長為何,他還說不出來自己會什麼,更別提對這個世界有什麼具體貢獻。所以產生了不少拿了博士文憑卻找不到工作,還希望政府補助的博士。嚴長壽先生在某一場演講中說得好,就讓那些沒有用的博士去開計程車吧。他們沒有任何條件把自己看得比別人高級。
一直在學校裡當資優生其實是不好的。他們誤以為,只要書讀得好,考試考得好,天下就無難事。一路沒有社會經驗,念到博士,自以為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也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只會做表面文章,不懂實務,他們的理想經不起現實考驗,只變成所謂的「蛋頭學者」。難怪古代就有人諷刺的說「百無一用是書生」啊。書生不是沒用,而是不能不知民間疾苦。
妳要分得清楚,理想與現實。我不希望妳變成資優生,不希望妳念博士。我希望妳有夢想,並且有同情心。跟自己比,不要跟別人比。
孩子沒有必要成為父母拿來自誇的工具。 ■摘自《樂觀的孩子才好命》(台灣天下文化,2013年4月25日出版)註:文中小標題為編輯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