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玨
在巨大的爭議聲浪中,鳳凰古城迎來「圈城收費」政策後的首個節假日考驗—五一「小長假」。儘管官方堅稱當地「旅遊市場形勢平穩秩序井然,旅客量增加」,但綜合各方信息顯示,今次假期,古城不復往日的車水馬龍,金鳳凰的招牌正在圈城收費的陰影下黯然褪色。
邊城鳳凰因沈從文的優美文字聞名於世,近年來慕名前來一睹風采的中外遊客絡繹不絕,這顆「湘西明珠」因而也面臨過度開發帶來的不可持續困局。為「整合旅遊資源、提升服務和管理水平、保護古城品牌」,當地政府適時提出改革本來值得肯定,然而在急功近利的操作下,卻進一步陷入商業化泥潭:「一票制」看似增加了門票收入,實際卻抑制了餐飲住宿、旅遊商業、文化娛樂等產業的發展,這種「殺雞取卵」之舉也受到社會壓倒性反對,不但當地商戶發起抗議活動,網民(包括一些頗有影響的意見領袖)也呼籲「抵制鳳凰、不去鳳凰」,五一期間,古城生意驟然清淡正是這種民意的集中體現。
景區追最大利潤 致傷痕纍纍
鳳凰古城的收費爭議並非孤例。近年來,內地諸多歷史文化古城、風景名勝也紛紛陷入門票經濟的怪圈。這些自然與歷史的饋贈,本應成為國人共享的名勝財富,卻成為多方爭相漁利的利益場,地方政府、景區經營者賺得盆滿缽滿,而遊客、小商販、當地居民的利益卻受到忽視,景區自身也在追求最大利潤的過程中被無序開發、過度商業化,以致傷痕纍纍。
在市場經濟中,開發歷史文化遺產背後的商機,既能為當地創造經濟效益,又可繁榮國人的休閒生活,本也無可厚非。然而,文化遺產應當具有社會功能,不能單純以經濟利益論價值,就算是會生金蛋的鳳凰,也要兼顧文化和商業兩翼,靠收費求涅槃不但不能重生,反而會使原本金光閃亮的鳳凰淪為斷翅的鵪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