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道風山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因位於其上的道風山基督教叢林而得名。於1930年建成的建築群,現已成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道風山上的建築群糅合了中西文化特色,尤以類似佛教寶塔建築設計的聖殿為最具特色,而且名字更有「道」一字,不禁令人聯想起中國的宗教,故常常被人誤會為一座中式廟宇群。而這一做法其實是有意而為之。
1930年,道風山的創辦人挪威籍宣教士艾香德牧師(Dr. Karl Ludvig Reichelt)邀請了丹麥籍建築師艾術華(Johannes Prip-Moller)採用中式裝潢,興建道風山的聖殿,目的就是為吸引佛教及其他宗教的信徒改信基督,可說是別出心裁。
所謂道風山,「道」意謂「神的話」、「風」則指「聖靈的能力」。道風山上有全港最大的十字架,這個巨型十字架,高四十呎,上刻有「成了」兩個大字,意謂耶穌成功救世,站在十字架之下,可以俯瞰沙田美景,一覽無遺,也為這座本來普通不過的山頭,平添幾分宗教色彩。
入口為一道石拱門,上刻有「道風境界」四個大字,另一邊則刻上「道風大千」。道風山的主要建築物「聖殿」殿頂瓦列分兩行,外形成八角形,藍瓦紅樑,簷角飛翹。每一簷角上,都豎立四個僧侶小像,聖殿外掛著一口從「景風山」搬來的大銅鐘。殿內有「講課室」,是牧師講道的地方,兩旁有門聯:「道與上帝同在,風隨意思而吹」。聖殿下方為靜室,名「蓮花洞」,內懸長明燈,十字架下安放蓮花座,恍如佛堂靜室。
在主建築群外圍小徑經過一條窄路,通過「博愛門樓」及一牌樓式的窄門名「生命門」,題字的人是孫文,旁有「感恩亭」,上鑲六幅彩瓷,是聖經上的六個著名故事,人物造型中國化,穿著漢服。前面便是「大十字架」,昔日面向沙田海(現時沙田市中心)。旁邊有大石鐫刻著「活在主內」。十字架下還有「望夫石塑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