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有人認為部分香港大學畢業生選科向錢看,希望從事醫生、律師等高尚職業,變成「倒模」。 資料圖片
多年來,香港幼兒教育資源不足,引致幼師離職、幼園結業等問題。面對教育界、家長團體等持份者的訴求,政府已成立免費幼教委員會,研究落實15年免費教育,當中涉及運作形式、師資培訓、資助模式和管理架構等執行範疇。另外,香港的「中環價值」根深柢固,學生入讀大學往往偏愛選讀「有錢途」的課程科目,這是否意味本地就業巿場未能做到「行行出狀元」?有時候,大學生離校後在職業上有志難伸、僱主抱怨大學畢業生技能不足,與任職崗位所需不符,這些是否反映本港大專院校的課程太注重狹隘的專科知識,忽略跨學科訓練?香港高等教育如何達到「優質」?這些都值得深思。 ■莊達成 通識教育科專業發展學會會長、匯知中學通識教育科科主任
作者簡介 莊達成 通識教育科專業發展學會會長。匯知中學通識教育科科主任,曾任教高補通識教育科,現任教高中和初中通識教育科。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通識教育科課程發展與教學文學碩士。編著《如何做好通識教育科獨立專題探究》一書。
概念鏈接:何謂大學國際化?
大學國際化(Internationalization of Universities)是大學辦學理念和行為進行跨國互動的過程和現象。其中一項量度指標是生源,一般認為外地生錄取人數越多,國際化程度便越高。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概念鏈接:何謂中環價值?
中環價值(the Value of Central District)由台灣學者龍應台提出,認為香港人樂於向國際呈現的是,雄偉的建築物、華麗的店舖、流利的英語及打扮光鮮的中產階級。香港奉行資本主義,市民追求個人財富、講究商業競爭,以經濟、致富、效率、發展及全球化作為社會進步的指標。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
1. 請先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幼園教師流失概況(見圖) ■資料來源:香港教育局
資料B:幼園停辦概況(見圖) ■資料來源:香港教育局
資料C:本地幼教相關評論
在香港,幼兒教學人員的專業發展及資助力度仍有很大提升空間。過往幼兒教師必須完成中五課程,並在會考中獲得5科或以上E級成績,其中包括中文科和英文科。不少學者倡議,教授3歲及4歲幼兒的教師須擁有最少一個學士學位,並主修學前教育;加上研究發現教師的學歷越高,幼兒教育的課堂素質也越高。可惜,目前香港教育局只鼓勵校長具備學士資格學歷。
根據另一項調查顯示,九成受訪者認為免費教育是幼兒應有權利,並贊成全面資助學費;另外,約八成半家長認為應增加支援老師及駐校社工,為幼兒提供優質教育。 ■資料來源:本地各大報刊
想一想:
a. 參考以上資料,你認為優質的幼兒教育應具備哪些指標?試舉出3項,並加以解釋。
b. 有人說:「在香港,政府推行免費幼兒教育是利多於弊。」你是否同意這個看法?解釋你的答案。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現代中國
2.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A:15歲學生教育期望與家庭社經地位*關係(見圖) ■資料來源:中大教育研究所「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香港中心」
資料B:貧富生讀大學機會差距(見圖) ■資料來源:香港教育學院
想一想:
a. 參考以上資料,你會如何解釋學生的家庭情況與其教育期望之間的關係?解釋你的答案。
b. 有人說:「香港貧窮家庭學生脫離跨代貧窮的唯一途徑是自己能接受高等教育。」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個看法?解釋你的答案。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
3. 請先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15歲及以上專上教育人口(按科劃分)(見圖)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
資料B:大學教資會資助全日制研究生課程(見圖) ■資料來源: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
資料C:本地大學教育相關評論
香港一向被指其經濟傾斜在某些行業,學生入讀大學是為「錢途」,選科都偏愛商科或金融相關的科目。有輿論認為,香港的「第五大支柱產業」便是「倒模業」:學生所走的前路正是倒模生產路線,從考試、讀書、入讀大學、找好的工作,認為讀商科、醫科或法律才是才子才女。
另一方面,香港院校來自內地的研究生數目也不斷上升,削弱本港學生參與研究的機會。這種情況源自香港教育當局在2003年放寬學士學位課程及研究生課程的非本地學生限額,並取消對研究生課程非本地學生人數的限制,又在2005學年把學士學位及研究院修讀課程的非本地學生收生限額調高一倍,更重要是內地生可被歸類為國際學生,有助在大學排名榜的評分被提升。 ■資料來源:本地各大報刊
想一想:
a. 根據資料A,指出及解釋按科目劃分的15歲及以上專上教育人口數目反映甚麼社會價值觀?試舉出兩項,並加以解釋。
b. 參考以上資料,香港院校的內地生數目不斷上升,可能會對香港就業巿場帶來甚麼影響?指出及解釋3個影響。
|結|語|
優質的幼兒教育能保證幼兒得到適當的教育和照顧,也會影響幼兒日後的學業表現。同樣地,優質的高等教育對香港人才培育非常重要。高等教育所提供的課程科目能否令大專生學以致用?商界企業是否需要開拓多些新行業、創造更多職位,甚至仿效外國強化技能學習機會?這些都需要政府在業界與大專院校之間擔當「中介人」的角色,制定相應政策,將有助減少「職業錯配」的情況出現。在全球化浪潮下,教育發展已不單限於自身地域,香港院校在吸納內地生入讀之餘,也需要吸納歐美、東南亞等地學生,真正做到校園跨國文化交流。但更重要是,要確保在本地人才培育方面的教育政策不會走錯方向。
延伸閱讀:
1.《免費幼教「錢跟誰走」缺共識》,香港《文匯報》,2013-04-19,http://paper.wenweipo.com/2013/04/19/ED1304190028.htm
2.《研高科技收國際生 QS評分佔優》,香港《文匯報》,2012-09-11,http://paper.wenweipo.com/2012/09/11/ED1209110003.htm
3.邵海祥:《贏在起跑線 我的名校之路》,(出版:火柴頭工作室),2011年11月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