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羅繼盛)政府昨日發表的「資源循環藍圖」指出,期望於2022年前的廢物資源管理比例中,有23%將以焚化處理。不過,早前有長洲居民就興建石鼓洲焚化爐提出司法覆核,法院至今尚未作出裁決,政府興建焚化爐的計劃仍然存在變數。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表示,世界其他先進城市,「轉廢為能」仍佔重要比例。
「資源循環藍圖」期望可在2013年至2015年間,就綜合廢物管理設施,即俗稱的焚化爐,向立法會申請撥款,並預計可於2019年至2022年間啟用,屆時設施每日可將3,000公噸的都市固體廢物轉化成能源。不過,去年有長洲居民就政府在石鼓洲興建焚化爐提出司法覆核,高等法院至今未有判決,當局興建焚化爐計劃亦未能展開。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認為,社會需要明白「資源回收」雖為減廢重點,但日本、韓國、以至台北市等地區即使如何成功減廢,「轉廢為能」仍佔重要比例,約20%至30%。香港地少人多,故不能靠大量堆填作為廢物的末端處理。而焚化爐可將大量垃圾所需的空間壓縮,減少堆填區的壓力,更可生產有用的資源。
建焚化爐受阻必影響成效
環境局發言人則表示,由於石鼓洲焚化爐已進入司法程序,希望可盡快完成。他指,若果一切順利,當局將就焚化爐申請撥款,並進行設計、興建等工作,約需時8年。發言人又表明,若最終未能興建焚化爐,當局並沒有其他方案作「轉廢為能」,藍圖中所訂定的23%廢物也只能作堆填。而如果藍圖內的部分措施做不到或被拖慢,一定會影響到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