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鍾洲
日本經歷冰火兩重天,一邊日股暴跌逾7%,另一邊政府宣布向市場額外注資2萬億日圓(約1,529億港元),壓低債息。首相安倍晉三實施量化寬鬆(QE)「電擊療法」,欲令經濟起死回生,但只能治標,畢竟債務和財赤早已侵蝕經濟元氣,本身虛弱不堪,承受再多的「電擊」只會愈醫愈傷。
日本國債是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兩倍,不僅成為經濟長期隱患,也是QE副作用的根源。安倍仿傚美國大舉買債,藉此壓低債息,鼓勵民眾借貸和企業投資。可是,債息回升的噩夢揮之不去,10年期債息昨升穿1厘,是一年來首見,敲響警號。
倘安倍如願帶來通脹,可能須加息防止經濟過熱,並導致政府債息開支飆升,令赤字危機雪上加霜。由於日債一向被視為避險良港,大部分由日本各大銀行和保險公司等本地投資者持有,加息令債券價格下跌,企業無法繼續承接,持債的普羅大眾變相身家縮水,進而減少消費。
上季日本經濟出乎意料大增3.5%,市場唱好,不少西方主流傳媒跟風,認為安倍是「救星」。今次股災揭示經濟「好轉」背後,投資者信心仍如流沙,一有風吹草動就出現資金大逃亡。依賴圓匯下挫和股市炒上來營造虛假繁榮,只會造成惰性,缺乏動力推行最關鍵的經濟結構改革。
大跌市是投資者摑了安倍一把掌,經濟大臣甘利明卻將矛頭指向中國經濟數據低迷,這實是自欺欺人。日本經濟被安倍電了幾下,股市抽搐式反彈,但民眾和企業不肯打開慳囊、債務財赤拖後腿,談何真正復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