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梁振英(中)強調,土地問題「再沒有自然而然、容易的、兩全其美的辦法,社會一定要作出抉擇」。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國權 攝
——發展新市鎮須填海 冀關心香港者同發聲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新一屆政府積極找地興建公屋,但在地區面對不少反對意見。行政長官梁振英昨日出席一討論房屋問題的青年論壇時坦言,過去一段時間,政府要將一些土地改為住宅用途建公屋、居屋,即使在一些比較基層的社區都有人反對,強調對解決土地問題,「我們確實再沒有自然而然、容易的、兩全其美的辦法,社會一定要作出抉擇」。他強調,要解決中長期土地供應,必須要在郊區發展新市鎮和填海,「我們負責去推動解決辦法時,我們會遇到不少的反對聲音和阻力,我希望社會上關心我們整體香港人的生活訴求的朋友,能夠與政府一齊發聲」。
梁振英昨晚出席青年商會的青年論壇,帶著「齊心三寶」—一張摺婣、一本簿、一支筆,與青年人討論本港房屋問題。他在開場白中細數本港房屋情況,指樓價在過去3年升了一倍、籠屋死灰復燃、劏房蔓延至工廈裡、排隊輪候公屋的個案達20萬、許多大學生入大學便申請公屋。
有錢有技術缺地 難留人才
他嘆言,政府有建築的資金、技術,「我們缺乏土地」,不但造成港人的住屋問題,更窒礙了社會和經濟發展,如六大宗教的公益事業用地缺乏、創業租金貴、國際學校用地不足都影響本港留住人才,「我們要齊心去解決香港住屋問題,已經刻不容緩」。
目前社會上對政府利用開發新市鎮、填海、改變土地用途等方式增加土地供應有反對聲音。梁振英指出,要改變用途、提高地積比例、將郊野發展成新市鎮、將一些適合填海地區作填海,都遇到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過去我們沒有好好面對這些問題,從今以後,我們要齊心去面對、解決這些問題」。
樂意聽區會環團建議
他續說,許多時候地區人士反對這些解決辦法,當局願意聽地區人士意見,與他們一起解決他們認為會出現的問題;當局很願意向區議會請教,亦很願意去區議會主動提一些解決辦法:「環保團體對郊野、鄉郊地方發展新市鎮有意見,我們願意去聽,對填海有意見,我們願意去聽,對提高地積比例後造成的交通、空氣流動問題,我們都願意去聽,我們都應該有辦法、有技術去解決。」
對於不少地區都反對在當區再興建公屋,梁振英直言,預計香港未來每10年需要有一個沙田,即每10年需要有足夠土地去建一個沙田,以滿足人口增加而產生的土地需要。不過,過去一段時間,政府要將一些土地改為住宅用途建公屋、居屋,即使在一些比較基層的社區,都有人反對。
社會須齊心 社區要妥協
「說到底,我們社會需要齊心,我們知道如果在我們的社區之中不肯作一些妥協,一定要將公屋居民搬去其他區,而區區都是這樣的話,我們房屋問題無辦法解決。」他特別引用30年前的赤柱馬坑木屋區重建為例,指重建區興建公屋、居屋,而且鄰近高尚住宅的洋房區,但當時無人講不想見到當區建公屋、居屋。
梁振英強調,所有這些土地問題,大家不要以為有兩全其美的辦法,「有些時候,我們是需要做些妥協,甚至我們要做一些魚與熊掌之間的抉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