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陳國賓(後排)提醒,口渴已是缺水警號,家長應協助子女培養良好飲水習慣。 香港文匯報記者馮晉研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晉研)調查顯示,半數受訪港童每天飲水量不足,未達每日飲用6杯水至8杯水的標準,平均缺少3杯水,飲水習慣不良。九成港童雖然有帶水壺上學,但半數人飲用後不會再添水;更有近三成港童以為口渴才喝水是較健康的習慣,情況有待改善。有家長表示,子女覺得水淡而無味,又為了減少上廁所次數,抗拒喝水。有營養師指出,港童嚴重缺水,會影響集中力、認知能力和引致疲勞,建議家長於清水加入調味,吸引子女自動自覺「補水」。
營養教育組織「FUN家庭營養頻道」早前以問卷進行港童飲水習慣調查,訪問來自10間本地小學共2,217名高小學生。衛生署建議巿民每日飲用6杯水至8杯水(約2,000毫升),調查發現79%學生雖然知道指引,但整體而言,半數受訪學生未達標,每日平均只喝5.5杯水,包括清水、湯水、果汁、奶類和包裝飲品。若不計算體育堂,港童每周額外運動3次,就要更多補充流失水分,故港童運動當日缺少的水分多達3.7杯水。
誤以為口渴才喝水健康
調查又顯示,92%學生有帶水壺上學的習慣,但半數學生只會在家添滿水壺,卻沒有使用由學校提供的飲水器「補水」。撇除未知水壺容量的學生,一成受訪者水壺容量少於250毫升。兩項數據意味著港童在校水分攝取量不足。另26%港童對飲水習慣認知有謬誤,以為口渴時飲水較健康;僅43%學童能指出每隔半小時飲四分一杯水做法較健康。
避去洗手間 故意不喝水
「大人要8杯水,小孩應該4杯就夠!」曾經對飲水有錯誤觀念的蔡太表示,子女一天飲水連4杯也不夠,令她大傷腦筋。8歲幼子升讀小學後,小便氣味濃烈,又有口氣。蔡太雖然有為幼子準備水壺,但後來發現幼子最多只喝數口,原因是水淡而無味,又害怕上課時需上廁所,所以故意不喝水。張太9歲女兒因為洗手間經常大排長龍,索性不飲水,減少如廁次數。有時放學後,女兒水壺的水仍然原封不動,令張太束手無策。
清水加檸檬 減低抗拒感
註冊營養師陳國賓指出,水分與供應葡萄糖到中樞神經系統有關,故攝取足夠水分能為腦部提供能量,有助改善兒童認知表現;相反,缺水會影響集中力和短期記憶,更會易生疲勞和降低活動能力,容易便秘。他提醒家長和學生,口渴已是缺水的警號,家長應協助子女培養良好飲水習慣,於特定時間給子女喝水,又可在清水加入青檸、檸檬或橙增加味道,減低子女對飲水的抗拒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