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內地銀行的人民幣理財產品,投資風險較以前增加不少。資料圖片
人民幣兌美元續創匯改後新高,掛u美元的港元變相貶值,不少港人為比在港多賺2、3厘息,親赴內地存人民幣。內地銀行不時傳出「攬儲大戰」,推出五花八門的的理財產品,一無例外都以高息作招徠,早前兩年就曾風光一時。銀行理財產品會否成為港人的下一個投資目標?本報記者調查發現,港人可以投資內地理財產品,然而,在今年3月份銀監會發布新規(下稱「8號文」)規管銀行理財產品後,曾經賣得火熱的銀行理財產品一下子冷卻下來。據悉,目前大多數收益率與銀行存款利率相若,若想多賺1、2厘,風險指數將成倍上升。 ■香港文匯報記者 沈夢珊、孔雯瓊、錢修遠、章蘿蘭 上海報道
目前內地銀行一年定期基準利率為3厘。央行規定,各商業銀行可將存款利率在基準利率基礎上向上浮動10%,即3.3厘。隨著銀行「攬儲大戰」愈演愈烈,不少銀行都加入到最高利率陣營中來。在預期收益率不斷下跌的現在,相對穩健的理財產品僅僅是比定期存款利息略高,甚至是一樣。內地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並非因為看重收益,而是在某種程度上,理財產品比定期存款更為靈活。
理財產品勝在「靈活」
中行上海分行負責人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由於研發模式類似,現時內地大型國有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大同小異,收益率也相差無幾。就中行而言,短期理財產品較多,如1天、7天、1個月、2個月、35天等等,1年以上的就相對少見,收益率則基本在3厘至4厘。「其實理財產品可能還趕不上一些小銀行的存款利率,只是在時間上比存款更為靈活。」
相較而言,按人行公布,三個月定存為2.6厘,半年定存為2.8厘,一年為3厘(見表)。
相對於四大行,其他股份制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略高。據國際個人金融信息研究機構Bankrate(銀率)發布的2012年度評測報告,股份制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1、3、6和12個月期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水平,大多較國有銀行高0.5厘以上。
收益率即「年化利率」
上海市民顧小姐十分熱衷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每年都會用2萬元購買平安銀行的一款理財產品。與大部分封閉型的理財產品不同,該行主打「開放式」。顧小姐稱,該產品回報率穩定在4.7厘左右,除收益率比四大行定期存款利率略高以外,最重要是靈活度,「產品期限既可以月滾動,也可以周滾動,如果急用資金的話,還可以在周期結束前提出贖回申請。」
姚小姐也是銀行理財產品的粉絲,曾買過農行、民生、興業等多家銀行的理財產品。她說,前幾年購買的理財產品投資回報率都有5厘,但這個月已跌到約4.6厘。作為「資深買家」,她提醒說,銀行所謂的收益率一般都是「年化的利率」,即把當前收益率換算成年收益率來計算,實際收益的計算方式是:投資額×收益率÷365天×實際投資天數,「比如某銀行賣的一款理財產品,稱91天的收益率為4.6厘,那麼若購買了10萬元,實際上得到的收益是:10萬×4.6%÷365×91=1,146.85元,而不是4,6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