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廚餘變魚糧過程
——製化肥 倡惜食 推回收 做魚糧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羅繼盛) 港人每日丟棄約3,600噸廚餘,佔棄於堆填區的都市固體廢物約40%,重量相等於超過270輛雙層巴士。為應對堆填區爆滿危機,政府近年著手推出四大措施,包括透過「環保基金」資助屋苑設置廚餘機,就地製成化肥;在多個公共屋h和工商業界推行回收試驗計劃;更於上月中展開「惜食香港運動」,鼓勵市民減少製造廚餘;另外當局已選定2個地點興建有機資源回收中心,預計將可每日處理500公噸廚餘。同時,有環保業界亦抓緊機遇,以廚餘作為魚糧原材料,循環再用。
廚餘一直是都市固體廢物的主要組成部分。根據環境局最新數據,2011年全港三個堆填區每日接收約8,996公噸都市固體廢物,廚餘已佔當中約40%,當中有2,528公噸來自家居,來自工商業則有1,056公噸。值得留意是,2011年的每日家居廢物較2010年下跌162公噸,惟同期棄置的廚餘量反而增加131公噸。雖然環境局仍在編製去年的廚餘數據,但去年每日被棄置的家居廢物量達到6,286公噸,較2011年上升313公噸,相信廚餘棄置問題仍然嚴峻。
化肥供屋苑園圃居民種植
現時家居廚餘處理主要有兩種模式。其中一種是在屋苑內設置規模較小的廚餘處理設施,就地處理製成為化肥,供屋苑園圃和居民種植。政府在2011年7月推出「屋苑廚餘循環再造項目」,透過「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資助居屋及私人屋苑舉辦減少廚餘的教育活動和安裝處理設施回收廚餘,至今共收到約60個申請,而第一階段共有11個屋苑獲得資助,預計每日可回收約1噸廚餘和生產約0.2公噸堆肥。而第二階段則已於去年10月開展,預計可資助約45個屋苑,至今有3個屋苑獲得資助申請。
5屋h廚餘送工場製魚糧
另一種家居廚餘的處理方法是透過聘請承辦商收集廚餘,再運往工場處理,用以製成魚糧和堆肥。房委會則於去年11月展開廚餘回收試驗計劃,首階段參與的屋h包括南山h、麗閣h、天華h、天慈h、清河h和藍田h,至今共有800多戶參與。其中5個屋h的廚餘會送往工場製作成魚糧。房屋署表示,計劃首月的總回收量僅4公噸,但12月即急增至10公噸。
3年前起推「循環再造計劃」
房屋署高級經理(環境)衛翠芷表示,由於首階段的回收計劃反應良好,署方將擴展計劃規模,除現時進行的6個屋h外,亦會增加另外6個屋h。她補充,由於廚餘回收需考慮多個問題,包括衛生、會否對居民造成滋擾等,加上亦需要投放大量資源,故需要謹慎處理。
而工商業廚餘問題亦不容忽視,2011年工商業產生的廚餘達1,056公噸,較2010年上升25.7%。為處理好來自工商業產生的廚餘,政府於2008年8月啟用了九龍灣的廚餘處理試驗設施,並於2010年起與工商界推行「廚餘循環再造合作計劃」,實行廚餘回收和處理,轉為有用的堆肥。設施所收集到的廚餘量已由2008年的40公噸,上升至2011年的561公噸。
長遠而言,政府將在大嶼山小蠔灣和北區沙嶺,分階段興建兩座有機資源回收中心。首期的小蠔灣設施將可每日處理200公噸廚餘,轉化成沼氣和堆肥產品。當中沼氣所產生的電力除可供中心自用外,每年可向電網輸出約1,400萬度電,堆肥產品亦達7,000公噸。當局估計以香港每年使用18,500至30,000公噸堆肥,本港市場可吸納第一期設施的堆肥產量。政府現正就設施的設計、建造和營運進行招標,並於第四季完成招標工作,可於2016年啟用。而位於沙嶺的第二期有機資源回收中心,預計每天可處理300公噸廚餘,當局預計於今年完成環評研究,並於2017年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