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羅繼盛) 除了肥料,有環保業人士看準「廚餘」機遇,將已結業的魚粉工場轉型成包含廚餘回收和飼料生產業務。負責人認為,政府近年的確推行了多項減少廚餘的政策,但步伐仍然比較慢,期望政府會以身作則,例如將廚餘回收擴至全港公共屋h,為市場上的小型環保企業擴大回收的空間。
九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於流浮山下白泥的工場佔地25,000平方呎,有40年歷史,但原來工場在3年前才開始轉型作廚餘回收。負責人黃旭進表示,工場以前專營回收魚頭、魚雜,以製作魚糧。但隨著農業式微,香港工業北移,香港食品加工場數目減少,廠房於10年前結業。而他其後經漁護處介紹,於3年前使用舊廠的機器和牌照,轉為回收廚餘和製造動物飼料。
玻璃樽膠袋先挑出 再烘乾殺菌
黃旭進表示,他們每晚都會先去各個酒店、商場等收集廚餘,隔一晚後由工人進行分揀,挑出所收廚餘中的垃圾,例如玻璃樽、膠袋等。由於香港廚餘油份很重,動物若食用後會吐瀉,所以要進行「水油分離」步驟,抽走廚餘的油分和水份;然後機器會按份量,將物料放入攝氏180度,直徑8呎、20呎長的烘乾爐,進行6小時的烘乾、殺菌、烤熟過程。為延長儲存期,工場會再徹底蒸乾水份,脫水過程約2小時,最後將材料磨碎,成為可供調配作飼料的「基礎料」,部分運至另一廠房再製成魚糧。
黃旭進坦言,初時經營相當困難,部分機構一聽到收費就卻步,甚至知道他會用作生產魚糧後,即要求有償回收廚餘。他坦言,現時服務的最低消費為每月5,000元提供2個廚餘桶,相比一般清潔費2,000元至3,000元處理所有垃圾,服務收費的確不便宜,部分公司的環保部門雖願意參與,但高層未必認同此做法,不願意撥錢參與,故市場開發依然困難。
貨車代垃圾車收集 觀感較好
不過,他亦覺得政府和社會已開始接受和認同這種回收和處理方法,市面上亦有公司正在尋求相關回收商處理廚餘。而為鼓勵更多機構願意交出廚餘,他亦在服務上作出配合和改良,例如使用觀感較好的貨車而非垃圾車收集廚餘。而現時回收桶亦設置腳踏,方便廚房的員工毋須用手打開蓋便可放入廚餘,避免接觸。
他又認為,現時政府在6個公共屋h率先試行廚餘回收,確感受到政府開始推動廚餘回收,但期望政府可以帶頭,在全港公屋推行廚餘回收,並委託回收商處理,除可為小型環保企業擴大回收空間,亦相信至少可以解決全港三分之一的廚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