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綠領行動於去年11月起,於屯門兆麟苑推行Bokashi廚餘回收計劃。 羅繼盛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羅繼盛) 堆肥是廚餘回收的出路之一,除了有屋苑透過「環保基金」在屋苑公眾地方設置廚餘機製肥,亦有屋苑向住戶派發收集桶,在家中將每日產生的廚餘儲起,通過發酵過程製成堆肥,用於屋苑園圃種植,有居民更指改用廚餘化肥後,省掉過往購買傳統化肥的費用。
計劃分3期 現已推至第二期
綠領行動於去年11月起,於屯門兆麟苑推行Bokashi廚餘回收計劃,每期供30個家庭參加,每家庭獲分發廚餘收集桶及發酵物料。參加者每日收集廚餘放於桶內,並按量加入發酵粉,再作密封處理,最後製成堆肥,用於屋苑的園圃。而發酵時產生的汁液可用作清潔坐廁或通渠。整個計劃共進行3期,現時已推展至第二期。
居民范先生表示,由於一直都「食幾多、買幾多」,所以每次用餐所產生的廚餘不多。不過,他一向都有磨豆漿的習慣,過往都會將剩下的豆渣當一般垃圾丟棄,但自參加計劃後,便將豆渣放入廚餘桶進行發酵,認為過程亦不太麻煩。游太則稱,一向有在家中種花,過去會在外購買肥料,單是蘭花肥每次都花幾十元,參與計劃後,已改用廚餘水澆花,讓她可以節省傳統化肥費用,產生的堆肥亦可用來種蔬菜。
潛移默化 改變市民習慣
綠領行動總幹事何漢威表示,很多廚餘可以在源頭減少產生。而透過潛移默化,市民的習慣其實可以改變。曾有參加者向他反映,若非參加了活動,都不知道原來平日如此浪費,令他們飲食習慣有所改變、減少廚餘。
他補充,外國經驗顯示,推動廚餘回收多是由政府主導,例如英國的差餉金額中已包括廚餘處理費用、向住宅提供廚餘桶作定時收集、或資助家居購置廚餘機。他指出,外國比較環保的國家,在環保宣傳方面都做得很具滲透力,他認為政府在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