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何漢威展示Bokashi廚餘回收桶,以及讓廚餘發酵的發酵菌。 羅繼盛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羅繼盛)政府上月推出的「惜食香港運動」,是近年政府規模最大的減少廚餘推廣活動,當局又特別設計吉祥物「大撠迭v,並透過展覽、比賽、簽署約章等,期望可在3年內減少10%廚餘量。但有督導委員會成員認為,運動僅是訂定指引和推行宣傳教育工作,而且承諾書屬自願性質,認為政府需要有一套更長遠的規劃,例如設定目標,甚至就堆填區或焚化爐訂下停收廚餘的時間,幫助環保行業發展,同時減少廚餘。
政府部門公共機構以身作則
為推動減少廚餘,政府早在去年12月成立「惜食香港督導委員會」,成員來自餐飲及酒店業、零售業、物業管理業、教育界、學術界、環保團體和食物回收組織,負責制定和監督「惜食香港運動」的推行策略,以增加公眾對本港廚餘問題的關注,並協調政府部門和公共機構以身作則,減少廚餘。
繼「大撠迭v作為運動吉祥物,並將舉行一系列宣傳及教育活動,招募市民擔任「惜食大使」擔當宣傳工作。運動已就酒店業、飲食業、商場和住宅製作出減少廚餘良好作業守則及貼士,實踐減少廚餘。
承諾書屬自願 效果難立竿見影
身兼惜食香港督導委員會委員的綠領行動總幹事何漢威認為,委員會的確做了很多工作,亦開過很多次會議,相信今次運動或會有一定成效,但由於承諾書多屬自願性質,不能保證可以實質減少數量,所以效果未至於可以立竿見影。
何漢威亦指出,現時政府沒有明確或實質方案,可將現時每日近3,600公噸的廚餘全部解決。而即使小蠔灣等廚餘處理設施建成後,每日亦只可處理200至500公噸廚餘。他認為,政府應該就廚餘制定一套長遠規劃,儘管未能解決全數廚餘,亦應研究香港正面對甚麼情況、將來目標又是甚麼。
他表示,現時很多人都對環保市場抱有懷疑,政府應幫助回收公司,例如以優惠條件提供土地設廠,生產魚糧、貓沙、飼料等,同時配合政策的規劃。他建議政府可制訂規劃和時間表,例如堆填區或焚化爐在何時開始不收廚餘,屆時社會就要找地方處理廚餘,便能吸引資金從事相關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