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廣州荔灣區鶴洞大橋一帶成排的方格屋。 敖敏輝 攝
記者在採訪時發現,廣州中心六區,均有這種籠屋,而較為集中的地帶,則主要在體育中心、員村、客村、獵德、崗頂等地,其中,以天河員村最為集中。據悉,籠屋的形式並不局限於小區出租房,還至少包括其他兩種,一種是箱式籠屋,一種是居民自建小單間。前者是由集裝箱改造而成,一般住一人或夫妻,可用於出租,日租金在10元以內,亦可出售,價格在1至2萬元。而後者主要集中在城市郊區,一般為村民自行搭建,用於營收,月租金在150至500元之間。
知情人士透露,早在3年前廣州便出現箱式籠屋,當時只零星分布於郊區工地附近,客人主要為一些建築工人。近年,這種籠屋大量出現,並由專門公司操作,略成氣候,去年以來更有進軍中心城區的趨勢。按照這位人士的指引,記者果然在廣州流花路、六二三路、天河東路等城區熱鬧街區找到箱式籠屋。這些集裝箱為統一的藍白色,裝修風格亦一致,上面印有「廣東櫃族」字樣,且留有出租人的電話。
無管理無統計
據悉,這種籠屋的客人主要是一些打零工的工地工人,也包括拾荒人員。租住村民組建單間的人,除了工地工人,也包括在穗打工或做小生意的外省農民工。
三種籠屋,居住著不同的租客,但普遍是低收入群體,出於這個城市的底層。這些籠屋都存在於地下市場,官方既無管理更無統計,因此究竟有多少人在這樣的籠屋中居住,無確切數字。從多位中介人員介紹的數據看,這個群體在5萬至50萬之間。但有一點他們均認同,隨著房價和租金的高漲,廣州的籠屋數量會越來越多,這個行業潛力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