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劉紅斌指,課程探討全球暖化與環境保育議題。龐嘉儀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龐嘉儀)為推動本地科研文化,科技大學與裘槎基金會今年首次合辦夏季研修課程及學術會議活動,全費資助來自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研究生、博士後及初級教授來港交流,以探討一系列環球熱門研究議題。剛完成的首場活動,主題為「氣候轉變及海洋生態系統」(Climate Change and the Marine Ecosystem),從最新的科學角度,討論全球暖化為海洋生態和二氧化碳代謝帶來的影響,以喚起社會對有關議題的進一步關注。
約60人參加 遍亞洲各地
科大獲裘槎基金會撥款150萬港元,分別於2013年、2015年及2017年,舉辦夏季課程及連串學術活動,校方會資助參與者交通、食宿費用等。計劃首輪已於6月17日至21日進行,約有60名參與者,其中三分一人來自香港;三分一人來自內地;其餘則來自台灣、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除了1名內地本科生獲破格錄取外,其餘參與者均持有研究院或以上學歷。負責籌備課程的科大生物科學部教授劉紅斌表示,為期5天的活動除了採取上課形式外,還有講座、研討會、實驗模型研究等。
關注生物鏈變「生物泵」
劉紅斌又指,全球暖化日趨嚴重,北冰洋冰川日漸減少。過去100年內,全球氣溫上升了1℃,雖然數字不大,卻嚴重影響生態系統。而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漸增,導致海洋生態系統酸化,海水量亦日漸下降。他指由於凍水能大量吸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能隨之沉澱到海洋底部,因此相比陸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能更有效控制二氧化碳代謝。另外,二氧化碳會隨著海洋生物死亡進一步沉澱,因此學界近年逐步關注海洋生物鏈如何發揮影響力,成為「生物泵」(Biological Pump),讓更多二氧化碳得以代謝和「埋葬」。
「戈登會議」形式作交流
劉紅斌又指,相比傳統生物鏈,由海洋浮游生物組成的納米型「微生物鏈」所發揮的二氧化碳代謝作用,近年更受學界關注。而是次夏季課程,除了探討暖化對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影響外,亦會集中討論海洋微生物鏈特性。
他表示,活動採取類似國際學術研討會「戈登會議」(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s)形式,為參與者提供交流平台,以喚起社會對海洋生態及環境保育的關注。除了科大外,裘槎基金會未來更計劃把與類似課程推廣至港大及中大,以發揮更大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