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海巖
中國經濟增長正滑向7.5%甚至更低水平,外界預測,下周一出爐的二季度數據可能會觸及李克強總理設定的經濟底線。在經濟減速風險不斷加大之下,以「無大規模刺激計劃、去槓桿化、結構性改革 」為要義的「李克強經濟學」正面臨考驗。
6月份進出口增幅雙雙為負;投資方面,固定資產投資繼續回落;工業生產方面,工業增速與發電量雙雙回落。應對經濟下滑風險加大,當前宏觀經濟政策難言積極,特別是財政政策方面,1-5月公共財政支出增速僅為13.2%,遠低於過去5年平均25%的增速。
不過,如今在對「不做刺激,用短期經濟下滑而換取長期經濟增長」的「李克強經濟學」推崇下,很多國內人士認為任何刺激都有悖於改革的方向,其實並不盡然。近日多位重要智囊呼籲,在已經出現通縮的情況下,宏觀調控應側重「穩增長」。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就表示,經濟增速並非愈低愈好,今年實現7.5%目標有難度。原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也提出,「現在可怕的是已經形成下降的慣性,要改變慣性下滑的趨勢,需要比在正常情況下更大的拉動力量」。
雖然李克強總理樂觀地稱,「目前經濟仍處在合理區間」,但他也首次提出,宏觀調控要使「經濟增長率、就業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價漲幅等不超出上限」。對於李克強此番講話的解讀,一種觀點認為,這是打消了市場對政府出台大規模刺激政策的預期,另一種則透露出政府確保增長不低於「下限」的信號,近期可能微調政策以防經濟加速下滑。較多分析人士預計決策層可能出台局部性政策,而維持整體貨幣和財政政策不變,從而為防止經濟硬著陸的微調措施留足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