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國際 杜勁松博士
在6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要求支持居民家庭首套自住購房。6月份,70大中城市5月房價69個同比上漲,顯示年初出台的新版「國五條」並未達到預期的目標。與調控的預期完全相反,目前地價和房價持續上漲、庫存急劇增加;土地儲備下降。分析2013年1-5月數據:價格指標方面,土地成交均價為2,312元/平方米,同比增長19%;商品房銷售均價為6,612元/平方米,同比增長13%;庫存指標方面,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增加39.6%;土地購置面積同比下降13%。官方亦頻頻為擴大房產稅解畫,強調徵收房產稅並非針對房價上漲。
效果未達預期 調控思路須變
市場推測中央對房地產調控的思路正在轉變。事實上,若要在穩定經濟增長、保障民生、協助民眾實現夢想之間取得較好平衡,內地房地產調控思路必須盡早轉變,實行標本兼治。
短期來看,內地可以參考香港的做法,加大交易環節的徵稅力度。當前按買賣房產差額徵收20%所得稅的規定,由於實際執行的難度很大,目前似乎「不了了之」。因此,在一線城市或個別投機過熱的城市,可以考慮改為統一以房產交易金額為基準徵收特別印花稅,有助於堵住現行做法中的漏洞。
可效港做法 增交易環節徵稅
中期來看,擴大房產稅試點範圍必須與納入地方財稅體制與公共支出體制改革相配合,而不能異化成純粹為增加地方政府收入而徵稅。按照取之於斯、用之於斯的原則,房產稅在納入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後,應主要應用於當地公共基礎設施的投資與維修保養開支,從而形成業主上繳房產稅、政府用於當地公共設施投資與更新、房產得到保值增值、房產稅源更加穩定的良性循環。
土地制改革 應納城鎮化規劃
長期來看,土地制度改革應該納入新型城鎮化規劃的框架中。特別是,在法律層面明確「農村集體所有制」的定義,為億萬「農民」轉變為「市民」提供法律基礎、權利(以及原始資本)保障;由此逐步增加土地供應,從而減少地方政府作為唯一土地供應者在房地產市場中的利益衝突;通過市場化手段調節土地供應,確保未來十至二十年期間房地產市場能夠持續健康發展,確保房地產行業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繼續發揮支柱產業的作用,實現「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