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不少人都曾被游說購買健身訓練產品,惟推銷員僅提供資訊,據新例未必構成違規。圖為一市民使用健身儀器。資料圖片
不少人都曾被游說購買美容療程、健身訓練等預繳式服務,合約動輒長達數年。本報記者早前到灣仔一間健身中心詢問入會詳情,其間被安排進行身體測試,兩名自稱「私人健身教練」的人士不斷以分析結果游說記者入會做運動及聘請私人教練指導,包括指女記者「手毛長反映男性荷爾蒙偏高」、以不明來歷的人體圖指記者頸椎前傾等。但有律師指出,相關人士只是向消費者提供較多資訊,未必構成新例下「具威嚇性的營業行為」。
記者進入健身中心後詢問使用健身設施的月費計劃,但職員安排記者進行身體測試,其後有兩名自稱「私人健身教練」的人士拿一張「身體測試結果」向記者分析,指年輕記者患骨質疏鬆、骨骼發展有問題致高低肩,「要面對問題,做運動去解決」,又指記者再不做運動,情況會愈來愈嚴重,「10年後會駝背」,不停游說記者入會做運動及聘請私人教練指導。
屢稱需時考慮 照被推銷句鐘
另外一名職員要求記者繳交入會費999元,另外簽約4年(當中1年為附送),月費為799元,總額約2.9萬元須於首年內全數繳付,而私人教練的收費為每小時600元,每星期兩小時,「最少要維持半年」。記者多次稱需時考慮及認為合約年期過長,職員屢次改動收費及合約年期,歷時逾1小時,記者最後堅拒簽約後離開健身中心。
無扣卡封場 衰「耳仔軟」無法
執業大律師陸偉雄昨日回應有關個案時指出,這會否構成違法視乎營業員游說的程度,而今次個案的相關人士只是向記者「提供多籪穈T」,營業員「落嘴頭」游說不算違法,而其間職員亦無扣起事主的信用卡等個人證件,現場亦非封閉空間,倘消費者(即記者)因「耳仔軟」而購買健身計劃,新例實施後,商戶亦未必違法。海關接受查詢時亦回應稱,對於相關銷售手法,執法人員要作實際個案分析,根據調查結果及相關證據才能判斷。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