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洪水橋新發展區將引入6個特色發展區。 資料圖片
——較首期諮詢增36公頃 住21.8萬人 最快2024年入伙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錦燕)繼新界東北發展項目後,特區政府再推出另一個土地發展方案。發展局昨日起就洪水橋新發展區規劃,展開第二階段公眾諮詢,為期3個月。佔地826公頃的洪水橋新發展區,可發展面積約446公頃,當中5條非原居民村受影響,或需要清拆。新發展區初步擬建6萬個單位,公私營房屋比例約各佔半,地積比率為3.5倍至8倍,可容納約21.8萬人,預料能提供10萬個職位。發展局表示,區內逾62%屬私人土地,部分更是祖堂地,業權較難集齊,採用傳統新市鎮模式收地是其中一個可行的辦法,當局會持開放態度,聽取各界意見後再作決定。工程預計在6年後開展,最快2024年入伙。
港府銳意開闢土地,以應付長遠房屋需求。發展局昨日開展洪水橋新發展區第二階段諮詢,新發展區位處屯門與天水圍之間,佔地826公頃,較第一期諮詢所建議的790公頃,增加36公頃,主要是擴闊天水圍河道的改善工程,使洪水橋新發展區與鄰近的天水圍發展區更緊密聯繫,彌補附近各區規劃上的不足。
毗連天水圍公屋發展
建議的新發展區內446公頃土地可作發展用途,預計可提供6萬個單位,容納21.8萬人居住。在建議土地用途中,有27.5%建議發展住宅,19.6%建議用作鄉村式發展。而房屋組合方面,公營房屋為51%,私人住宅則佔49%,現階段未有考慮加入「港人港地」條款,地積比率為3.5倍至8倍,公屋與居屋的比例為48比52。發展局發言人強調,公屋與居屋的比例設計具彈性,可在落實發展時再作調整。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昨日出席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會議後表示,因應洪水橋附近的規劃,將公私營房屋比例定為51比49,「洪水橋新發展區是毗連天水圍公共屋h,所以在規劃上,公私營房屋比例會有所調整。目前來說,新界東北的公私營房屋比例大約是6比4,而洪水橋方面,約一半一半」。
陳茂波:開放態度聽意見
對於有建議認為可以考慮以墟市的方式發展洪水橋新發展區,陳茂波表示,會持開放和虛心態度去聽意見,若對社區是好的,會義不容辭地吸納意見。
發展局發言人表示,目前未決定採用何種發展模式,發展區內約有62%私人土地,在388公頃可發展的私人土地中,部分是祖堂地,較難集齊業權,以私人參與方式發展會有難度,採用傳統新市鎮模式收地是辦法之一,當局持開放態度,會聽取社會意見。
涉1,400座非原居民建築物
發言人又說,整個發展區內,共有20條原居民村及9條非原居民村,根據建議規劃方案,當中5條將位於日後的市中心鄰近西鐵站位置的非原居民村,包括奕園村、田心新村、新生新村、石鼰籈嬪齯峔F洲里二期,涉及1,400多座構建物將受影響,受影響的合資格人士可獲發放特惠補償金或安排入住公屋,但當局目前未定具體的賠償方案。
被問及保留部分非原居民村的做法,會否令新界東北計劃中要遷離的非原居民不悅。發言人解釋說,政府在每一個規劃項目的主要考慮,並不是針對該條村屬原居民或非原居民居住,而是著眼於對土地作最好的規劃。他續說,洪水橋與新界東北的情況不同,因洪水橋內的非原居民村密集聚落,若搬遷對居民影響甚大,當局在發展規劃上要採取平衡各方的合適方案。
新發展區料設10萬職位
根據初步規劃,新發展區內會增設西鐵洪水橋站,在現有的西鐵天水圍站及擬建的西鐵洪水橋站附近設立兩個市鎮樞紐。鐵路周邊將發展為市中心,設有購物商場、酒店及辦公室。區內45%人口,將居於天水圍站及擬建洪水橋站的500米範圍內。發展區南面沿青山公路有輕鐵行駛;亦會有道路連接港深西部公路。兩個市鎮將會提供大量適合的就業機會,預計新發展區可提供10萬個就業機會,工程在2019年展開,2024年首批人口入伙,整個工程在2034年完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