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2010年10月22日,志願軍老兵返回遼寧丹東,重走中朝友誼橋,追憶當年烽火歲月。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琳、于珈琳 報道)親愛的朋友,當我們走在大街上、公園裡,走過每一天安寧的生活,常常會忽略我們有幸處在一個和平的年代,以為幸福就是人生的本來面目。其實,和平只是歷史長河的一瞬。正因如此,才有了日曆上一個個滴血的紀念日,像警鐘一樣提醒我們,像藥劑一樣治療我們的健忘症。抗美援朝60周年紀念日就是這樣一副藥劑。老兵尹吉先說:「我參戰是為了人民,現在也只希望人民能記住這段歷史」。所以,當我們歡歌和平的時候,請記住他樸實的話語;當我們享受幸福的時候,請記住仰望那座用熱血鑄就的豐碑。
62年前,年僅15歲的曹家麟響應保家衛國的號召,離開家鄉、離開親人,奔赴抗美援朝的戰場;62年後,本應安享晚年的他,卻依然奔走在中國與朝鮮之間,只為喚起社會更多人對這次戰爭的關注與認可。他說,「對一位老兵來說,對他曾走過的那段歷史的最大認可,才是對他個人最大的榮譽。」
「戰爭被強加到中國人頭上」
曹家麟說,這些年社會上對抗美援朝的質疑聲不少,這讓他很是困惑。為此,退休後的這十幾年裡,他一直在搜集各種有關資料,並學習重新審視這段歷史。他認為,社會上對抗美援朝的爭論,歸根結底還是對這段歷史的不了解。當美國人把戰火燒到鴨綠江邊的時候,討論戰爭該不該打,已經沒有意義。「因為戰爭已經被強加到了中國人的頭上」。
「這是一場為新中國贏得了60年寶貴和平發展期的戰爭」,曹家麟說,在建國初期那樣一個一窮二白的困難時期,在中美力量對比懸殊的情況下,中國依然把美國趕回了「三八線」,樹立了中國在國際上的軍威和國威。他希望,年輕一代能夠學會緬懷這段歷史。
老兵境況 城鄉有別
對於老兵待遇問題,曹家麟告訴記者,隨著國家積累的不斷增加,老兵們的優撫標準實際上在不斷提高。「這點我切身體會。作為一名八級傷殘軍人,最初我一年的優撫金只有24元,現在已經達到5,000元以上了。」
不過,老兵們的境況存在地區與城鄉之間的差距。農村的老兵並不像城市,有退休金可以拿。在失去勞動力後,他們大多缺乏經濟來源,僅靠400至500元的優撫金艱難度日。
曹家麟認為,從那場戰爭中倖存下來的老兵們,如今都已到暮年,很多喪失了勞動能力和獨立生活的能力。對於這些老兵,國家應該給予更多關照,比如給予一些醫療優惠政策,有針對性的為困難老兵解決一些問題,讓他們的晚景不那麼艱難。
根據抗美援朝紀念館2010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在近百萬的志願軍中,烈士人數為183,108人,而帶著他們勝利夢想凱旋回國的志願軍老兵,如今卻難有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統計數字。據記者了解,目前老志願軍最多的地區是在四川、浙江、南京一帶,而僅僅在四川的一個縣城裡,老志願軍的人數可能就達到一二百人,在這樣一個龐大的、正在流失的英雄群體內,深深埋藏著「新中國第一聲吶喊」的悲壯故事,我們亟需搶救的也正是一個民族的歷史財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