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參戰是為了人民,現在也只希望人民能記住這段歷史”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于珈琳、馬琳、高麗丹 報道)一位民間抗美援朝紀念活動的組織者的一番話讓人五味陳雜:「我們今年在丹東和赴朝鮮的紀念活動吸引了很多老志願軍參加,其中很多人經濟條件並不允許,都是借錢趕來參加的……」對此,羅援少將亦曾說,我們在紀念先人的時候,不應該忘記那些曾經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老兵,應該給予他們必要的扶助。
中國第一個研究抗美援朝精神的群眾性學術團體——抗美援朝精神研究會的編輯宋群基告訴記者,「我們現在急於『搶救遺產』——越來越少的在世老兵資源……」
84歲的馮荊育是隨第一批志願軍進入朝鮮的戰地記者,退休後,馮老一直致力於抗美援朝精神的研究。他表示,更多的老志願軍由於種種原因,如因證件遺失難享優待等,後半生生活清貧,住舊區、拆遷房、擠養老院,而我們更加難以想像,未被尋找到的老志願軍在中國還有多少、他們晚年的保障在哪裡?
事實上,社會上對於改善抗美援朝老兵待遇的呼籲聲從來沒有停止過。2010年兩會期間,時任全國政協委員的羅援少將提出建議,各地應該憑弔志願軍烈士陵園,要緬懷我們的先烈。一些地方政府應該優撫這些志願軍的老戰士,對他們表示慰問,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給他們一些幫助,把溫暖送到他們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