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7月29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財經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特稿:內地轉型 先看銀行業改革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7-29]     我要評論

中銀國際 杜勁松

 日前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6%。數據符合市場預期,但是市場對中國經濟放緩的憂慮則揮之不去。從產業結構角度分析,中國經濟增長動力發生變化已是不爭的事實。

 2011年,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率分別為4.5%、10.6%和8.9%;2012年,增長率分別為4.5%、8.1%和8.1%;2013年上半年,增長率分別為3%、7.6%和8.3%。上述數據表明,近年來第三產業增加值尚能維持在8%以上的水平,而第二產業則逐年放緩。因此,保持和增強第三產業的活力對於中國經濟穩增長、調結構策略有著決定性的意義。為此,政府需要進一步消除第三產業的壟斷、降低行業准入條件;同時,需要抓住時機推進金融市場的改革和開放、優化社會融資結構,使銀行成為真正的銀行。

優化資產配置 提升效率

 在中國經濟三次重要轉型或結構調整時期(分別為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中、九十年代初),根據鄧小平「要把銀行辦成真正的銀行」的理念,內地經歷人民銀行與中央財政分離、中央銀行與專業銀行分離、專業銀行向商業銀行轉變等一系列改革,為經濟成功轉型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未來十年,實現「兩個翻番」、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則更需要進一步推進銀行業改革。過去十年的股份制改造使中國銀行業跳出「技術性破產」的魔咒;但是,當前中國銀行業與「真正的銀行」的差距是多方面的,其核心的問題是銀行業金融機構組成結構不合理、不平衡、風險過於集中,並進而導致整個金融系統運行和資產配置缺乏效率。

調整結構 防風險高度集中

 根據中國銀監會資料,目前5大商業銀行佔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43%、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佔比19%。由於直接融資市場尚未得到充分發展,因此社會融資總規模中的間接融資(含影子銀行)佔比超過八成。在中國經濟體系的風險鏈條中,各類商業風險將最終傳導成銀行信貸風險,而銀行信貸風險則主要集中在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由於國有資本是這類銀行的主要股東乃至絕對控股股東,因此導致整個經濟體系的風險最終由國家來承擔。(以上資料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相關新聞
新盤成交降五成 不減價難吸客 (圖)
近年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走勢 (圖)
用家主導 發展商需出招 (圖)
7月份周末新盤成交
本周末新盤成交
二手居屋註冊料超上月 (圖)
細價盤受追捧 十大屋苑成交升
中原十大屋苑本周六日成交數據 (圖)
為求一宿 內地生搶租盤
前海港企商機與挑戰系列專題二之一:政策篇 (圖)
前海 大門開小門未開 (圖)
無統一規則 張華峰嘆進入無門 (圖)
港專業界紛赴前海考察 (圖)
特稿:CEPA協議落實慢 減前海優勢
港股本周聚焦四大因素 (圖)
港股ADR上周五股價表現 (圖)
新中武漢全年售樓達標 (圖)
南華上訴阻擎天侵資產 (圖)
汪東進任中石油總裁
和黃業績靠3G「驚喜」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財經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