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調查發現,逾半打工仔工作期間曾受欺凌,以「出口傷人」最為常見。 羅繼盛 攝
——最常見「出口傷人」 專家倡設溝通投訴機制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羅繼盛)正所謂「職場如戰場」,「辦公室政治」更是打工仔茶餘飯後的話題。有輔導機構調查發現,逾半受訪的打工仔工作期間曾受欺凌,以「出口傷人」最為常見,但有42%只選擇沉默啞忍。有員工被上司孤立,又處處遭到針對,令她出現初期焦慮症症狀。機構建議管理層對員工異常行為提高敏感度,加強與前線員工溝通,並設立不具名投訴機制,及早處理員工情緒和不公平對待問題。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轄下盈力僱員服務顧問(盈力)早前委託浸大,於今年5月訪問509名打工仔,發現高達53%受訪者曾在工作間遭受欺凌,當中以「出口傷人」最為常見,其次為「從事厭惡工作」、「被同事排擠」等。有42%曾被欺凌的受訪打工仔選擇沉默啞忍,只有11.9%會求助或向有關部門投訴。有52.2%受訪者稱其他同事會做「花生友」,即不介入或理會欺凌事件。雖有54.8%受訪者相信,上司知道有欺凌事件發生,但同時有53.4%稱上司會選擇不作理會。
調查結果又顯示,被欺凌者的特質多為性格懦弱、怕事和內向,社交技巧和表達能力較差,職位為基層或前線、年資短、樣貌不討好和工作表現差。而欺凌者多屬公司高層、性格較霸道囂張、年資長、人脈廣和有「後台」。
肥胖倉務初哥 被嘲「放毒氣」
20多歲阿郁剛在大型連鎖店任職倉務員約3個月,由於身形肥胖,加上有較大體味,被同事取笑為「豬腩郁」,又在面前說他「放毒氣」。雖然阿郁曾向經理反映情況,但經理卻與同事一同取笑他,又稱「同事只是開玩笑」,結果令阿郁的自我形象低落,抗拒工作,但為免失掉現有職位而一直啞忍,需接受情緒輔導以減輕壓力。
無「埋堆」遭針對 女文員患焦慮
工作間欺凌亦不限於私人公司和年輕員工。40多歲的June在公營機構擔任文員工作達20多年,因為未有與新上司「埋堆」,加上曾與上司爭辯而慘被上司針對,包括被排除在上司開設的WhatsApp同事群組外,過去關係良好的同事也對她變得避忌,又多次被上司在電郵公開指摘細微錯誤等。這種種遭遇維持達6個月,令她每次開電郵時都擔心上司批評而冒冷汗,—聽到高跟鞋走步聲時也會全身發抖。輔導員初步評估June有初期焦慮症症狀,需轉介至臨床心理學家作進一步治療。她其後亦勇於向管理層反映,獲部門調查跟進和處理她的調職申請。
去年接千宗求助 多涉人事
盈力過去一年接獲約千宗求助個案,當中有200多宗與工作間人事問題有關,近兩三年來,求助個案數目均錄得2%至3%的升幅。而早前屯門發生一宗員工巴士斬人案,意外亦疑涉及同事關係。盈力高級經理吳慧琪不願評論個別事件,但建議公司管理層或主管應對員工異常行為提高敏感度,例如工作熱誠低落、情緒波動、頻請病假和事假、同一主管的員工多人離職等;其他同事見到欺凌,切勿抱有「事不關己」的態度,應保持中立,幫助建立和諧的工作環境;被欺凌者亦要勇於發聲,情況惡劣時應向上司反映。
盈力首席顧問孫立民補充,公司管理層應加強與前線員工溝通,不定期約見不同同事,並接受不具名的投訴機制。他又認為,員工應學習處理情緒和衝突技巧,避免以不當方式表達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