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歪門邪道
走訪鎮遠民居,定要去傅家大院。這座位於府城復興巷內、仁壽巷上端的宅院,是鎮遠唯一一座由居住者的父輩修建、代代相傳至今仍保存完好的老宅。
徽派建築融合苗侗風情
沿著逐漸升高的三級平台拾級而上,頭頂上是精美的垂花門樓,一塊長方形粉壁上書「封唐召澤」四個大字,與其他古宅一樣的歪門邪道,但卻處處彰顯祖上曾經的顯赫地位。大院面積並不大,只有兩進院落。整個院子除地板外全部為木質結構,雖是徽派建築卻吸納了當地苗侗建築特徵,有天井亦有美人靠。
傅家大院的第七代傳人、63歲的傅舜德坐在堂屋門口,為我們「擺」(貴州方言,講的意思)起了祖上的傳奇故事。
200多年前,傅家祖先從江西沿著潕陽河來到鎮遠,在碼頭上做苦力。由於木船需要刷大量的桐油防腐,精明的傅家人瞅準商機,開始做起桐油生意。後來生意越做越大,還兼營土特產、茶葉、糧食等,又開堆棧(相當於倉庫)。
然而,繁榮未能維持多久。同治年間,鎮遠總兵蘇元春拜訪傅家,不知何故將「頂戴」(官帽)寄存於傅家堆棧。沒想到竟然起火,官帽也未能倖免。為了逃避責罰,傅家賠上所有家當,從此一蹶不振。
塞翁失馬 焉知非福
傅舜德苦笑道,一下子成為窮光蛋,親戚朋友都躲得遠遠的,沒料到解放時期,傅家因無土地亦無商舖,被劃分為貧農,文革中也沒有破四舊的人闖入,雕花門和太師椅、八仙桌、百子床等老物件都被保留下來。
八九十年代,為趕時代潮流,鎮遠城不少人家都將木房拆了建磚房,傅家的木結構老宅卻保留了下來。反而用傅家賠款修建起的蘇公館,目前已經破敗,讓人不禁慨歎世事無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