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書練
當香港人還在為一些雞毛蒜皮般的小事爭辯不休或吵吵鬧鬧時,內地一些城市已在悄悄地做建設。近在咫尺的深圳如是,遠在天邊的上海也如是。
港人近日的熱門話題之一是,上海設立自由貿易區是否對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構成威脅?我不是有關專家,不敢評說,但首富李嘉誠的善意提醒值得深思。月初偷閒到上海訪友和玩樂多日,雖然對我來說,上海不是陌生的城市,但仍然感覺到她的變化。
香港人對上海總有一點情意結。兩千年時,以「港滬雙城記」為主題的新聞故事常見於雜誌封面。反映兩個城市的競爭性和共同處。
「港滬」本來都是經濟城市,居住其中的人也都很有經營頭腦,做事有效率,待人較實惠,在外觀上,兩城都保留了不少殖民地式建築物。這些舊居幾經翻新,在一片向天競高的石屎森林間,倒成為一道連接著歷史和未來的獨特景觀,其中以外灘的「萬國建築群」最蔚為奇觀。
上海的發展和起飛主要在中國「入世」後的近十年,除了新開發的浦東新區高樓大廈林立外,浦西的舊工廠或倉庫區也被重新開發為另類用途。過去十多年陸續出現許多集旅遊、創意、藝術和時尚於一身的特色區,如田子坊、新天地、八號橋、莫干山藝術區、老碼頭、紅坊創意園和外灘源等等,既是創意產業的基地,也發展為遊客目的地,它們令上海這座商業味道濃厚的大都會增添了歷史感和藝術氣息。
而最著名的傳統景點——「南京路步行街」人流少了,卻多了另類看頭,就是有一些臨時「合唱團」和「舞場」,供遊客自由加入,人們雙雙對對翩翩起舞,既自我表演,也鍛煉身體;喜歡憶舊的中老年人則合唱老歌、紅歌,個個唱得情緒激昂,還邊唱邊話當年情。
當香港有些人還在嘲笑內地的落後時,上海人卻學會欣賞香港的優點。乘的士時,司機知道我來自香港,就主動搭訕說:香港有一個名牌,上海人很喜歡。我以為是甚麼時尚品牌之類,原來是「廉正公署」。他得意地揚起拇指說:非常好,打貪官,維持正義,連特首都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