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軼瑋
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與台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6日參加完習近平與蕭萬長的會見後,在印尼峇里島酒店大廳門口「自然互動」,互稱對方官銜。對此,台灣島內各界反應正面,有台灣學者認為,張王昨天見面互稱官銜,比學界原先想像的來得更快,認為北京向外界透出了「可以進入政治對話」這麼一個重要訊息,這是政治上的高來高去。對於國台辦與「陸委會」同意建立直接聯繫,新華社6日亦發表短評指出,這樣的安排既符合一個中國原則精神,又適應當前兩岸關係發展需要,合情合理,積極務實。
冀兩岸協商進入深水區
台灣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教授楊開煌指出,大陸過去表示願意就台灣民眾關心事項和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如今習近平表示願意就「兩岸政治問題」作出合情合理安排,代表大陸正式表達願啟動政治協商,跨向相互定位問題,「希望在馬英九的任內進入深水區,不要老停在原點」。
中國社科院台灣問題資深研究員李家泉亦認為,習近平提及「願意在一個中國框架內就兩岸政治問題同台灣方面進行平等協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是一個非常積極的態度。
楊開煌說,習近平提到「雙方主管部門負責人也可以見面交換意見」,以及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和「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昨天見面互稱官銜,都比學界原先想像的快一點。他表示,原先以為,兩岸在協商前不會如此稱呼對方。如今顯示,大陸認為「陸委會」主委「也屬於『一個中國』架構下」,研判未來財經等功能性部會首長和局長都可能互稱官銜。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認為,馬英九希望兩岸領導人能在類似APEC的國際場合會面;但大陸認為見面場合應該在大陸或台灣。如今兩岸領導人還不能會面,但王、張先在國際場合見面,北京希望傳達的訊息是:「可以進入政治對話」。這是政治上的高來高去。
主管部門直接溝通顯務實
新華社昨日發表的短評認為,國台辦和「陸委會」同意建立直接溝通聯繫機制,是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做出的務實安排,但這只是邁出了第一步,如何建立機制框架、充實機制內容、發揮機制功能,並在此基礎上推動實現雙方主管部門負責人張志軍、王郁琦互訪,尚有待雙方共同努力。短評又指出,國台辦與「陸委會」之間的直接溝通,不改變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就兩岸事務性問題進行商談及簽署協議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