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章蘿蘭 上海報道) 上海復旦大學昨日宣佈,該校腦科學研究院、復旦大學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楊振綱教授課題組發現,人類和獼猴等靈長類的「大腦皮質的抑制性神經元」,起源於胚胎時期的基底神經節隆起部位,這可能為治療癲癇和自閉症等類似腦疾病提供新思路。目前,該研究已在線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刊物《自然神經科學》雜誌上。
楊振綱課題組通過觀察靈長類胚胎和成年大腦內多種轉錄因子的表達模式,結合腦片離體培養和實時影像觀測等,發現大腦皮質抑制性神經元起源於胚胎時期的基底神經節隆起部位。上述發現的重要意義在於,未來可從抑制性神經細胞的「起源地」(即胚胎時期的基底神經節隆起部位)獲取神經幹細胞後進行移植。具體而言,把抑致性神經細胞移植到癲癇病灶區,這將對興奮性神經細胞進行有效「抑制」,使其不再過度興奮,從而達到緩解癲癇、帕金森等腦部疾病症狀的目的。
據透露,目前該課題組已經在小鼠癲癇模型嘗試移植抑致性神經細胞,並已取得一定的療效,相關深入研究工作正在進行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