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由胡夢秋(後中)組織的義工團隊,在中秋節前夕到護老院派月餅。 受訪者供圖
不少在港內地畢業生對香港社會滿有感情,當中部分人更直接投身社會工作服務,希望盡一分力,支援本地有需要的人。嶺南大學翻譯系本科畢業的張莫愁及中文大學社會科學系碩士畢業的胡夢秋,同為香港聾人協進會幹事,分別主力支援聽障童的教育及組織義工團隊服務社區。她們都指,香港是一個充滿愛的城市,在這裡學有所成後,希望以自身的力量為社會上有需要的人,送上一絲絲的溫暖。
教聽障童英語 學手語交流
來自新疆的張莫愁在聾協處理負責聽障生的英語班、功課輔導班等。採訪當天,她便為4名有聽障問題的小五生補英文,雖然學生一開始表現內斂,但經莫愁循序漸進引導,也漸敢於以英文回答,她指不少聽障生性格頗主動,「即使我廣東話不流利,他們亦會與我交談」。而於假日,她亦會義務參與聽障童社區活動,包括帶他們到海洋公園遊玩,而為方便與聽障童交流融入其圈子,她亦正學習手語。
雖然與聽障人士相處需要更多耐性,但莫愁直言:「這是很有意義的工作,會繼續朝這方向發展。」在香港生活已逾3年,她憶述初來港時獨自一人曾感徬徨無助,但慶幸認識了一班友善的大學同學,「兩地文化雖有差異,但我們能無分地域,互相尊重,相處很融洽。」
網組義工隊 護老院送月餅
至於胡夢秋更是寓工作於興趣,藉本身的工作組織更多來港內地生回饋社會,「不少內地來港讀書的朋友都反映不知從什麼途徑參與義工服務,因此我透過微博及『港漂圈』網絡轉載,呼籲有興趣的朋友加入」。中秋節時她組織的義工隊逾80人便代表聾協,聯同其他義工組織到護老院派月餅,她表示,餵長者吃月餅時,看到他們笑不攏嘴,義工們均感到十分窩心,「起初以為港人崇尚名牌、追求享受,但漸漸發覺很多人其實都熱心公益,是一個充滿愛的城市」。她認為施比受更有福,會繼續擔當中間人聯繫從內地來港讀書及工作群體,讓他們有更多機會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鄭伊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