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11月7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此時彼地 管偉邦的香港新水墨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11-0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管偉邦與畫作《會弁如星》

 <香港七零後新水墨>,當水墨被賦予雙重修飾之後,便呈現出異於傳統的新面貌,在保留傳統水墨背後的文化認同之餘,又要賦予水墨適應現代藝術審美的新詮釋,而此種詮釋則來自於畫家本身的生活經驗,所以,作為香港七零後新水墨畫家,管偉邦在其畫作中,就讓你看到在現代香港都市生活經驗下的水墨視野。

 中環嘉圖畫廊舉辦「此時彼地─管偉邦當代水墨展」至十一月九日,呈上一系列香港新水墨畫家管偉邦的水墨作品。 ■文、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夢薇 (圖片部分由畫廊提供)

 管偉邦的個展「此時彼地──管偉邦當代水墨展」現正於嘉圖畫廊舉行,一系列絲絹、扇面、長衫及旗袍的水墨作品突破了一般紙本或絹本的平面創作媒介,抑或是將紙本作變形處理,希冀帶來不同的水墨體驗。

 大學時期因對傳統國畫的情有獨鍾,管偉邦走上了水墨創作之路,而後逐步嘗試傳統水墨的各種可能,「因為大學時候受到的訓練文人畫的一套,老師是蘇浙文人畫家,所以在我的作品裡仍不會剝離傳統文人畫的審美精髓,同時在空間處理和形式表現上加上現代感,因為傳統在發展中也是不斷在變化的,所以傳統中有一些東西是一直在傳承和保留的。」所以就出現了此次畫展,名曰「此時彼地」,皆因作者是在當下時代語境中,回到最初,仍舊用傳統的歷史視野去開拓。

傳統的「顛覆」

 《左.右》出現了在傳統水墨中幾乎見不到的大塊的漆黑墨色,畫家以大片墨黑營造出留白意境,顛覆傳統水墨隻能以白色作為留白的處理手法。「其實我沒有顛覆傳統的東西,而是將一些傳統中的理念再加強。」管偉邦說傳統是將留白的地方作為虛位,通常是用雲或者水作虛位的處理,而在他的這幅作品裡是把黑色的墨作為虛位留白。虛位為陰,所以將陰陽處理的傳統技法在作品中的大調轉,其實是加強了陰陽這個觀念。

 「水墨畫,其實可以嘗試的地方還有很多。古時水墨畫家甚少以海洋本身為畫面主體作具象的展現。」管偉邦作品《其流湯湯》是個三聯冊頁,分割而置,畫作不大,傳遞出一些宋代文人畫的氣質。畫面用水墨筆法繪製海洋湖泊,並將海洋在作品中做大面積的呈現。管氏說這是汲取了南宋馬遠冊頁水紋畫法,在馬遠的冊頁中水紋只是作為筆法呈現,並未作為主題刻畫對象,因為傳統畫中海和雲是次要的,屬於陰的範疇,現在將海面的刻畫放大至整個畫面,而對於其他景致則是盡量呈現的少,所以海就變成了陽。在陰陽的調轉中畫家完成的並非只是傳統水墨畫語彙的再解釋,更多的是為畫面注入了現代感,讓觀者看起來更加輕鬆。

 管偉邦的一些山水風景,不常用傳統中國畫的聯屏形式呈現,他說這種「拼貼」模式以及「窗」和「畫格」等幾何圖形的引入,都是頗具現代意味的水墨嘗試。在他的作品中最常見的素材就是竹子,《起舞弄清影》中畫家將竹子主幹分割成不同部分畫在日本扇面上,而後由上至下彎曲排列,形成竹子搖曳的身姿,仿若聽到風吹過竹子發出沙沙聲響,通過對作畫媒介的處理來達到畫家想表達之意境,意境還是中國文人鍾愛的傳統意境,但是變現的方式的變化,讓現代都市人更感親近。在管偉邦有關樹或者竹子的畫作中很少看到「林」,更多的是針對一棵樹或者一枝竹進行刻畫,而且畫面很窄,這種視角的引入正是反映都市人在城市生活中,與自然交流的視覺經驗。「香港城市空間很小,我住的地方能看到海,但也僅僅是一小塊,都被樓擋住了,所以很多時候城市的人看到的大自然都是一小部分,很窄很有限。」《太湖石》以「窗」拼接的模式也是一個例子,在畫面中,你看不到一塊完整的石,而是被分割成了一個個小塊,將香港都市人生存的視覺經驗帶入創作中,使得畫作獲得一種意外的現代氣息和意境。

融合的新水墨

 看看現時的新水墨發展,會發現內地的一些新水墨畫家走得很超前,會更多地利用多種媒介表現水墨藝術,相對比而言,管氏的作品反顯保守。「我會保留傳統筆墨,還有比如陰陽留白等核心理念的大方向,書法的線條也是十分重要的,中國傳統水墨尊崇的東西會盡量在我的作品中保留,因為我覺得這是最核心的東西。」在管偉邦看來,現時的水墨創作人,太容易迷戀西方,有時完全摒棄傳統水墨的種種,然而水墨的現代化發展不是一個「step by step」的過程,不存在新陳代謝的問題,而是多面向的揉和與選擇。作為香港的畫家,管氏認為自身的文化視野是「糅合」的,中西文化在香港皆非主流,所以畫家有足夠的空間去感受,主觀受到的束縛也更加小,反而對傳統更加尊重。「日本的、韓國的、西方的,所有文化符號和方法我都會攝取到我的水墨作品中,比如扇子,我用的是日本扇子,因為日本扇子的氣質更加適合我那一幅作品的情緒表達。」

 管偉邦認為水墨創作並不僅僅發生在宣紙手絹上,旗袍亦可。為了喚起本地人對於傳統文化的記憶,他更將水墨青竹、富貴牡丹繪於旗袍之上,「旗袍文化自清開始,是傳統清代服飾的延續,但又注入了一些西方服飾的文化,和我的創作理念十分契合。」他希望日後能帶出更多傳統與現代兼具的水墨作品,用更加多的技術去輔助傳統水墨的意蘊表達。

相關新聞
地下仙境九龍洞 給你置身科幻片中的震撼 (圖)
紀錄苗族歷史文化的苗王城 (圖)
剎那美景:逐夢追鳥人 (圖)
剎那美景:浙江舟山群島新區 (圖)
剎那美景:東倫內爾島的深林木屋 (圖)
此時彼地 管偉邦的香港新水墨 (圖)
《左.右》 (圖)
《其流湯湯》 (圖)
《清風徐來》 (圖)
《起舞弄清影》 (圖)
太湖石 (圖)
《綠竹青青》 (圖)
國家博物館設巴洛克繪畫盛宴 (圖)
白鶴書法展 亮相香港 (圖)
百家廊:話說「隨份子」 (圖)
亦有可聞:舌尖上的誘惑
翠袖乾坤:童言豈能無忌
海闊天空:洞穴修道院
生活語絲:余華的《第七天》
隨想國:請假的理由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