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梁振英日前宣布,若1個月內沒有階段性成果,會對菲國採取必須的制裁行動。資料圖片
——今日香港+全球化+現代中國
近期,本港社會就應否經濟制裁菲律賓的問題而爭議不斷。有政黨認為,若菲國政府再不就3年前馬尼拉人質事件道歉和賠償,本港應對其實施經濟制裁,以向菲方施壓;但也有持相反立場的人士擔心,經濟制裁的最終作用不大。到底何謂經濟制裁?本港經濟制裁菲律賓是否可行?下文將作詳細探討。 ■陳振寧、戴子熙 亞太國際關係學會
作者簡介
戴子熙:《環球時報》、《環球人物》、《鳳凰周刊》等內地媒體撰稿人。另定期為香港《成報》、《新報》、《香港商報》撰寫時政評論文章。亞太國際關係學會成員。
陳振寧: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員。亞太國際關係學會成員。定期於香港《成報》、《香港商報》發表評論文章。曾參與《通識詞典3》的撰寫工作。
電郵:jambon777@yahoo.com.hk
正反對對碰:為死傷者討公道 VS 傷兩地情誼
本港社會對經濟制裁菲國這項「非常」措施,普遍存在不同的支持和反對聲音,現將意見綜合分析如下:
支持 成本低易實行效果佳:一個國家要向另一個國家報復,可以採用許多手段,其中戰爭的成本高昂,不僅需投入大量軍事經費,而且在交戰過程中會犧牲大量生命,其間所使用的武器還會對戰區居民帶來難以想像的後遺症。相比之下,外交手段的成本較低,破壞性(針對人命、財產)較弱,但不具強制性。當雙方利益衝突嚴重、分歧較大時,單純的外交手段往往難以奏效。經濟制裁而言,儘管會影響被制裁國民眾的生存和生活情況,但與戰爭、外交手段等比較,較易實行,且能取得更好效果。無可否認,本港經濟制裁菲國並非完美手段,但是較好選擇。
支持 可能實現部分訴求:經濟制裁能發揮一定作用。1973年10月爆發第四次中東戰爭,阿拉伯產油國宣布對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實行石油禁運。這項措施迫使日本和歐洲一些國家改變以往追隨美國的親以政策,使美國的盟國與美國在巴以問題上產生分歧。對阿拉伯國家來說,制裁基本實現他們預期的政策目標。而從人質事件而言,本港一旦向菲國啟動經濟制裁,未必能令菲方完全滿足本港提出的四大訴求,但有可能實現部分目標。譬如,最近馬尼拉市政府委派特使赴港談判,並且計劃向人質事件受害者賠償1,000萬港元至2,000萬港元。
支持 立場強硬助提升民望:人質事件發生至今已逾3年,有人批評,特區政府反應慢半拍、太軟弱。香港若對菲國作出經濟制裁,立場更強硬,做法將會得到很多港人支持。假如香港的經濟制裁成功迫使菲國政府道歉,會令特區政府的民望大幅提升。
反對 成功率低恐徒勞:二戰以後,經濟制裁常被用作解決國際衝突,但其成功率極低。譬如,美國長期經濟制裁古巴,但美國至今仍未能達到整垮古巴反美政權和社會制度的目的。根據部分學者分析,經濟制裁一般難以取得預期效果,因為被制裁國很易找到替代產品、替代市場和替代資金等。又如韓國自2000年6月1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大蒜徵收315%的高額關稅,制裁程度十分嚴厲。但中國的大蒜出口非但無因而減少,反而促使中國大力開拓歐洲市場,大蒜出口進一步增加,令韓國的經濟制裁目標無法達到。回顧本港,根據工業貿易署資料,本港去年對菲國的直接出口值只有約6億港元,反映菲國對本港貨品的依賴性不大。本港一旦啟動經濟制裁措施,結果恐怕發揮不了甚麼作用。進一步分析而言,本港從菲國進口的貨品中,香蕉、芒果、菠蘿等水果佔一定比例。若本港實施經濟制裁,菲國政府大可把水果轉售至其他國家,這令本港明顯「有心無力」。
反對 觸發兩地矛盾:在很多情況下,經濟制裁不能達到預期目的,有時還會激化矛盾,令問題複雜化。譬如,美國以各種藉口長期對一些伊斯蘭國家進行經濟制裁,如對伊朗的長期制裁,不僅沒有取得效果,反而進一步激化伊斯蘭世界與美國的矛盾,以致美國不得不付出更大代價、並拿出相當精力和資源,應對來自伊斯蘭世界的挑戰。同樣道理,本港若對菲國採取經濟制裁,不良後果在很大程度上會被轉嫁到菲國普通民眾的身上,令其無辜蒙受巨大傷害。換言之,經濟制裁的不利後果大都被菲國普通民眾承擔,結果是容易積累對本港的仇恨情緒,激化兩地矛盾。
反對 遭報復打擊行業:經濟制裁令被制裁國的損失越大,便越容易取得成功。但另一邊廂,經濟制裁不僅損害被制裁國,也會束縛本國手腳,更容易引起報復性的反制裁,不利本國經濟發展。譬如,美國因制裁伊朗、伊拉克和利比亞而嚴重損害該國石油資本在3國獲得投資利益,也危害該國石油供應的穩定。有研究指,上世紀90年代中期後,美國因實施經濟制裁而遭受的直接和間接損失,估計每年高達400億美元或以上,減少約50萬個就業職位。早前,本港政黨提出經濟制裁菲國後,工業總會主席劉展灝表示,由於菲國人工及航運成本低廉,本港約有一成電子零件及部分紡織原料來自菲國。這說明,一旦本港經濟制裁菲國,本港部分行業可能受到影響。(進階級)
新聞背景:阿基諾拒道歉論 港譁然
2010年8月23日,當時已被革除的馬尼拉前高級督察門多薩強行登上一輛屬於香港康泰旅行社旅行團的旅遊巴士,挾持車上包括遊客、司機、導遊和領隊,共23名人質(其間釋放8人),要求菲國政府恢復其職務。事件擾攘約12小時後,在15名人質中,7人受傷、8人死亡,門多薩最後也被擊斃。
過去3年,人質事件死難者家屬及傷者向菲國政府提出4點要求,包括道歉、賠償、追究官員責任及採取措施保障遊客安全,但該國一直無理會。早前,菲國總統阿基諾三世重申,人質事件並非該國政府所為,是一名槍手犯下的個人罪行,不應被當作國家行為,由他代表菲國民眾為一件「個人行為」道歉,並不合適,他不會向人質事件遇難者家屬和生還者道歉或賠償。有關言論在香港社會引起一片譁然,加上馬尼拉市議員洪英鐘早前代表市政府來港,展開人質慘劇談判,卻未有實質成果,遂有政黨提出經濟制裁菲國,迫使對方道歉。
經過多番考慮,行政長官梁振英11月5日宣布,若1個月內沒有階段性成果,會對菲國採取必須的制裁行動。(基礎級)
葉太倡取消免簽
除經濟制裁外,本港政黨還提出其他可行措施,如暫停菲國訪客免簽證安排等。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基於每年約有70萬人次的菲國遊客訪港,取消免簽證安排會令該國的航空公司生意大受影響,措施等同對其作出經濟制裁;加上有關建議既不影響菲傭,亦不需顧慮雙邊貿易協定,港府只需7日時間通知就可落實有關措施。
自由黨:發起向菲國政府「一人一電郵」運動,要求對方就人質事件道歉及賠償。
民主黨:港府無限期停止採購菲國物品;暫停新一輪航權和貿易談判;除人質事件外,暫停兩地政府來往;停止兩地議會交流。(摘星級)
概念鏈接:
經濟制裁(Economic Sanctions):意指一個或多個國際行為體(如主權國家、自治特區等)為實現一定的對外政策目標,而對特定國際行為體的經濟資源和交往空間實行歧視性限制的一種政策或行為。現代經濟制裁可分為貿易制裁和金融制裁。根據限制程度,貿易制裁又可分為進出口的數量限制、類別管制和禁運(Embargo);金融制裁可分為減少或中斷援助、貸款、信用擔保,甚至凍結資產。
想一想:
1. 根據上文,指出港府一直未有對菲律賓實施經濟制裁的原因。
2. 你支持港府對菲律賓採取經濟制裁嗎?試舉3項理據並加以分析。
3. 若港府對菲律賓實施經濟制裁,可能會造成哪些後果?試舉兩項並加以分析。
4. 菲律賓政府為何一直未有為人質事件道歉?請從菲方角度出發,分析兩個理由。
5. 港府曾向菲方提出道歉、賠償、追究官員責任及採取措施保障遊客安全這四大訴求,你推測哪一項最有機會實現?解釋你的答案。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延伸閱讀:
1. 《限菲月內回應 特首:無果即制裁》,香港《文匯報》,2013-11-06,http://paper.wenweipo.com/2013/11/06/YO1311060004.htm
2. 《人質慘劇 菲必須道歉賠償》,香港《文匯報》,2013-10-09,http://paper.wenweipo.com/2013/10/09/WW1310090001.htm
3. 《向菲「維權」須趁熱打鐵多管齊下》,香港《文匯報》,2013-10-18,http://paper.wenweipo.com/2013/10/18/PL1310180002.htm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