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通識博客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高成低就:大學生貶值 就業焗「下流」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11-25]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由於近年大學畢業證書大幅貶值,不少大學畢業生或在職人士均積極進修。圖為大學博士畢業禮情況。資料圖片

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大學生從前是社會的天之驕子,辛勤苦讀十數載,經過大學入學試的磨練,成功考入心儀學系後,基本上往後的人生道路會較為平坦,朝「成功」的目標邁進。然而,這個昔日神話隨茩輕銂懋|經濟越趨成熟穩定而逐漸褪色,大學課程越開越多,而學額亦較多年前增加不少,令大學生由從前的天之驕子,變成現在俯拾皆是,整個社會出現「學歷通脹」的情況,高學歷、技能需求的工作不足,迫使大學生從事較低學歷需求的工作。下文將會詳細討論導致學歷通脹的原因及其影響,並會比較香港與中日韓三地的學歷通脹情況。■黃德正 中學通識教育科教師

新聞背景:

美國華盛頓研究機構「大學負擔力及生產力研究中心」(CCAP)最近發表報告,指全國有近48%學位持有人正任職於學歷需求偏低的工作,例如全美的士司機中,竟有15%擁有大學學位,比率較1970年飆升15倍,高學歷人士往下流的情況令人關注,亦令人質疑是否值得花巨額金錢讀大學。

香港亦面對近似的情況,由於過去10年獲得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士越來越多,而高學歷、技能需求的職位卻「供不應求」,令青少年陷入「下流」的困境,只能從事前景不明朗、薪金較低的工作,變相令學歷貶值。青少年發展問題未能解決,不單會影響社會流動性,長遠而言更會觸發社會發展不穩,因此,這是政府未來需要思考的問題。

基礎級:「學歷通脹」現職業錯配

香港首任特首董建華於2000年擴大副學位學額(包括副學士與高級文憑),目的是大幅增加專上學歷人口,提高青少年的教育水平。然而,社會上並無足夠的合適職位吸納這批專上學歷人士,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難免造成學歷通脹。

根據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UGC)的資料顯示,1965/66年度,僅有2.2%適齡人士入讀大學(當時只有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即約1,100人,此入學比例持續近20年,某程度反映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的大學生,是社會的精英分子。

50年增15倍大學生

至1990/91年度,入讀大學的比例才突破10%,而隨茩輕銢鴔牏j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等相繼落成或正名,大學學額亦不斷提高,增加至2012/13年度的兩成,大學生人數攀升至近1萬7千人,較50年前增加近15倍。連同2000年增設的副學位課程,本港有六成青少年擁有大專或以上的學歷。

誠然,社會的高學歷需求工作有限,難以完全吸納這六成專上學歷人士,因此,不少青少年向下流動,選擇一些學歷、技能需求較低的工作,出現錯配問題。

經濟轉型 學歷需求增

香港的經濟結構由上世紀70年代以輕工業主導,發展至今已轉營以知識型經濟主導,社會對高學歷人才的需求大增,促使人們提高學歷,令大專、學士學位只成為「入場券」。

政府於上世紀70年代起推出各項新政策,加強發展教育和經濟,令香港進入騰飛年代,當時輕工業主導香港經濟,製衣、膠花、鐘錶、電子零件等如雨後春筍般發展,所需的技能較低,在這種輕工業主導的經濟結構下,位處金字塔尖的大學生自是炙手可熱,而即使中學畢業亦不愁出路。

而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香港經濟漸趨成熟,並向知識型經濟體轉營,發展進出口貿易、金融、房地產等第三產業,對人才的學歷、技能需求亦相應提升。不少人為了提升其競爭力而更重視學歷,令大學畢業成為入職的基本要求,而擁有碩士、甚至博士學位的人才,更逐漸普及。因此,僅有大專、學士學歷,已未必符合現今競爭劇烈的社會需求,而學歷需求已是「沒有高,只有更高」。

專才輸港 港生難敵

誠如上述,香港的經濟結構轉營為知識型經濟,對高學歷人才求才若渴,加上全球化帶動下,令社會開始向外招聘人才,形成「輸入性」學歷通脹。

香港政府於2000年後分別推出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俗稱投資移民)和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從內地引入人才。內地人才可透過上述兩項計劃申請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投入本港的勞動市場。經這兩項計劃申請入港的人士,一般具高學歷、高技能、高增值能力。兩項計劃推行近10年,吸納的內地人才數以萬計,如郎朗、湯唯等。

根據招商銀行和管理諮詢公司貝恩公司聯合發布的《2013中國私人財富報告》,中國高淨值人群在2012年底已突破70萬大關,當中約60%表示自己正在考慮或已經完成投資移民,預料將來投身香港職場的內地人,其教育水平、技能只會有增無減,令一般的香港大學生更難求職。

進階級:窒礙社會流動 學歷技能脫u

教育是促進社會流動的重要途徑,不同家庭政經背景的人,應可透過提高教育水平,改善生活水平,以助向上流動。過去,香港的大學生基本上能找到一份收入理想、環境較穩定的工作。然而,學歷通脹提高向上流動的門檻,不少年輕人即使擁有大學學位,亦不代表能夠覓得理想、穩定的工作,甚至面臨兼職、失業的困境。

他們為了餬口,只好接受較差待遇的工作,令他們難以向上流動,形成「兩頭大、中間小」的M型社會,中產階層後繼無力,高學歷人士被迫躋身下層社會,長遠而言影響社會健康發展。

職業錯配 社會不穩

承接上述問題,不少研究已指出,社會的穩定性有賴中產階層,意即一個社會若以中產階層為主,則他們可以透過貢獻專業知識、技能,帶領社會向高增值、實業發展,而社會亦會以安穩的經濟、生活條件作為回報。而下層人士按理亦可憑提高教育、工作技能,晉身中產階層。若此社會流動過程行之有效,則較易達致社會穩定。

然而,目前不少大學生面臨就業困難,被迫從事低技術、低學歷要求的工作,不單薪酬待遇較差,亦難有明朗發展前景,形成學歷與工作性質錯配。這些年輕人苦無出路,加上部分人背景「學歷包袱」,未必願意放下身段投身這些低行業,形成惡性循環,更難向上流動,這些群體累積對社會的怨氣和憂慮,令社會更趨不穩。

香港於上世紀60年代,僅有不足3%適齡學生入讀大學,雖然學額極小,但從另一方面看,早期的大學生理應屬社會精英,語文能力、抗逆力、溝通能力具備水準;而未能成功投考大學的學生,由於經歷競爭劇烈的磨練,亦甚具質素。當時有說入讀理工學院、浸會學院等專上學院,亦不會被標籤為「失敗者」,而僅為「The second best」(第二佳),不少人亦憑其出色的工作能力,晉身社會上層。

而進入學歷通脹年代,專上或以上學歷的比例達六成,學界的競爭環境較以前緩和,而不能否認的是,由於升學出路增加,降低部分學生的危機意識、抗逆能力、溝通能力,令社會上出現一片「大學生質素下跌」的批評聲音,諸如「高分低能」、「港孩」等形容詞不斷加諸在大學生身上,如早前的碩士生「阿鵬」,正反映高學歷未必等同高能力。

摘星級:各地高材低就 蟻族飛特族湧現

中國:中國因城鄉差異、戶籍制度,衍生出「蟻族」問題。「蟻族」,是指擁有大學學歷卻低收入的群體,是繼三大弱勢群體(農民、農民工、下崗職工)之後的第四大弱勢群體。

蟻族受過高等教育,卻主要從事低技術的臨時工作,如侍應、推銷員等,部分人甚至失業。根據統計,蟻族的集中於22歲至29歲的群體,平均月收入低於兩千元,絕大多數沒有「三險」和勞動合同,並聚居於城鄉結合部或近郊農村,形成獨特的「聚居村」。

日本:日本近年出現大量「飛特族」(Freeter),意指兼職、自由職業人士。他們的收入低微,難以建立家庭,亦難以於事業上有晉升。目前日本的飛特族人數高達400萬,並主要集中於15歲至34歲的年輕人群體。

韓國:韓國過去10年出現「88萬元世代」,這是指一群20多歲失業、待業或派遣、打工的青年族群。「88萬元」所指的就是平均月薪只有88萬韓圜,較著名大學的畢業生低一半。韓國人的「人生階梯」十分清晰,只要能夠考進首爾大學、高麗大學或延世大學,幾乎肯定往後能進大機構工作,踏上青雲路。然而,這3間大學以外的畢業生則幾近「翻身無望」,難以獲得理想工作。

概念鏈接:學歷通脹 Diploma Inflation

是「學歷通貨膨脹」的簡稱,是指學歷過剩。這是由於經濟發展和教育體系完善,擁有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的人越來越多,而高學歷需求的工作卻供不應求,令高學歷者「向下流動」從事低學歷需求、低薪的工作,甚至失業。簡而言之,即是學歷與工作性質錯配的結果。

 社會上有意見認為,學歷通脹會導致「學歷貶值」。由於社會一般期望大學生能從事較高增值的工作,並享有較優厚的待遇,但學歷通脹削弱學位的薪金回報價值,變相令學歷貶值。

小知識:M型社會

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富者在數字世界中,大賺全世界的錢,財富快速攀升;另一方面,隨虒篞蔬奐s分配,中產階級因失去競爭力,而淪落到中下階層,整個社會的財富分配,在中間這塊,忽然有了很大的缺口,跟「 M」的字形一樣,整個世界分成了三塊,左邊的窮人變多,右邊的富人也變多,但是中間這塊,就忽然陷下去,然後不見了。 其中M型社會的標簽:窮者越窮,富者越富。■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慧

想一想:

1. 根據上文,列舉3個導致學歷通脹的原因。

2. 參考上文並就你所知,學歷通脹會導致甚麼問題?

3. 你在多大程度上認為政府透過增加大學學額解決社會流動性問題。

4. 試建議可行的方法以解決學歷通脹的問題。

5. 試分析中日韓三國的學歷通脹問題。

延伸閱讀:

1.《吉安:辦理香港投資移民 個案將創歷年新高》,香港《文匯報》,2013年6月14日,http://paper.wenweipo.com/2013/06/14/zt1306140009.htm

2.《「學歷通脹」不容忽視》,文輝論壇, http://bbs.wenweipo.com/thread-190401-1-1.html

3.《「高材」供過於求 「小用」屈就難免》,香港《文匯報》,2013年8月7日,http://paper.wenweipo.com/2013/08/07/ED1308070002.htm

相關新聞
一周時事聚焦:現代中國:「單獨二胎」利長遠 (2013-11-25) (圖)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3G頻譜重拍 (2013-11-25)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公共衛生:膠鴨藏「毒」 (2013-11-25)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全球化:中韓建碑日不滿 (2013-11-25) (圖)
一周時事聚焦: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跨國孌童駭案 (2013-11-25) (圖)
一周時事聚焦:能源科技與環境:內地生態改革突破 (2013-11-25) (圖)
通識把脈:「拉布」試題向右傾 「看得到的不公正」 (2013-11-25)
高成低就:大學生貶值 就業焗「下流」 (2013-11-25) (圖)
概念圖:高學歷供過於求 (2013-11-25) (圖)
港生學業: 考試主導掀爭議多元升學「通羅馬」 (2013-11-19) (圖)
資料A:亞太兒童參與課外活動比率 (2013-11-19) (圖)
資料A:港人閱讀電子書和印刷書比例 (2013-11-19) (圖)
資料B:港人閱讀風氣 (2013-11-19) (圖)
一周時事聚焦:現代中國•國安委面世 (2013-11-18) (圖)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尚方寶劍」勿濫用 (2013-11-18)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全球化•美核航母下水 (2013-11-18)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公共衛生•小學生煙民增 (2013-11-18) (圖)
一周時事聚焦:能源科技與環境•維港「回氣」 (2013-11-18) (圖)
一周時事聚焦: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穗港澳網欺惡化 (2013-11-18) (圖)
通識把脈:常檢視學生成績 助提升教學素質 (2013-11-1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通識博客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