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全國港澳研究會在北京舉行成立大會,王光亞應邀出席並致辭。中新社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葛沖、馬琳 北京報道)經過半年多的籌備,全國港澳研究會昨日正式在北京成立,並舉行首次會員代表大會。據悉,該會是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後成立的第一個全國性的港澳研究學術團體。原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陳佐洱當選會長,9名副會長包括港人熟悉的內地法學專家王振民、饒戈平,及全國政協香港委員劉兆佳等。陳佐洱昨日說,對於政改諮詢的相關討論,研究會責無旁貸會關注研究,但研究會不可能只局限於香港政改問題,還會關注研究港澳基本法和港澳其他政治問題,以及經濟、民生、社會、文化、歷史、教育等全方位的問題。
王光亞祝願當人才「搖籃」
該會匯聚了內地各高校、科研機構從事港澳研究的240餘名專家學者,及40名香港特邀會員和13名澳門特邀會員。在昨日上午舉行的成立大會上,港澳研究會籌備組組長陳佐洱首先宣讀了國家民政部對成立研究會的批覆,隨後應邀出席成立大會國務院港澳辦主任王光亞致辭,表示對全國港澳研究會的成立表示熱烈祝賀,並祝願研究會成為推動港澳研究的「領頭人」、服務專家學者的學術平台和培養港澳研究人才的「搖籃」,為「一國兩制」事業向前推進貢獻智慧。
北京大學教授饒戈平、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劉兆佳、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分別代表三地的會員代表發言,表示研究會成立是學界的一件大好事,將積極支持研究會的發展。
全國港澳研究會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審議通過了研究會章程,並選舉產生了第一屆領導機構。陳佐洱等43人當選為理事,其中陳佐洱當選為會長,王振民、劉兆佳、齊鵬飛、吳志良、陳多、陳廣漢、饒戈平、郭萬達、黃平當選為副會長。
外界將全國港澳研究會視為「超級智囊團」。陳佐洱接受中新社專訪時,介紹了全國港澳研究會的成立,主要有三點考慮:
新問題浮現 須積極探索
一是從歷史、現實和未來的角度來看,中國的香港、澳門都值得很好研究。特別是隨著「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不斷深入,港澳兩個特區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和新問題逐漸浮現出來,在個別時點上還相當激烈,這並不奇怪,但要解答好這些問題,不僅需要港澳工作部門在實踐中積極探索,也需要學術界從理論上進行總結和創新。
內地研究港澳基礎良好
二是學術界開展港澳研究具備良好基礎。近些年來,隨著內地與港澳的交流合作不斷深化,內地對港澳的研究升溫,不少科研院所和高校設立了港澳研究中心,有相當一批研究人員在從事港澳研究。這為成立全國港澳研究會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全國性團體助凝聚力量
三是順應學術界要求。內地開展港澳研究的機構和學者正在形成一個活躍的學術網絡。在此過程中,不少研究機構和專家提議建立全國性學術團體,以更好地凝聚和整合港澳研究力量,加強彼此間的交流合作,進一步提升港澳研究水平,擴大港澳研究影響。
他說,研究將致力於推動內地及港澳地區的研究機構和專家學者開展港澳研究,以及增進三地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
在成立大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港澳基本法委員會、教育部、中央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中央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廣東省港澳辦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的有關負責人也應邀出席了成立大會。
據悉,研究會今日會以「2013年港澳形勢回顧與展望」為主題,舉辦首屆學術年會,並正式發行研究會學術季刊《港澳研究》創刊號,其後將與澳門基金會合作在北京國家圖書館舉辦澳門書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