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不同年齡的人運用語言的腦區範圍會有所改變,這也是譚力海團隊的研究課題之一。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要在更深的層面、更廣泛的領域解決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科學問題,譚力海所帶領的973項目研究,其關注點當然不止找出遺傳性問題。整個研究項目共有4個課題,當中還包括腦區的互相連接及臨床保護等問題,找出顱腦方面的「手術禁區」,盡可能減低手術對病人語言能力的破壞。
雖然西方對於與語言能力相關的腦區已有一定研究,外國亦有科學家將人腦劃分成小方格仔細分析,以設定出臨床手術的安全領域;但譚力海表示,中國人和西方人的相關腦區不盡相同,「西方語言主要由4個大腦功能區負責聽、說、閱讀,但中文卻要用上7個腦區」。
右腦顳葉為「漢語專屬」
他表示,傳統以「統一論」去理解大腦語言功能區,認為各種語言都由相同的專屬腦區負責,如布羅卡區(Broca's area)管語言產生,韋爾尼克區(Wernicke's area)管語言理解,即聽和讀。但譚力海早前的研究卻發現,右腦的顳葉(Temporal lobe)原來負責漢語的聲調加工,是「漢語專屬」區域,另外左腦也有兩個腦區也是「漢語特有」。其研究打破了傳統理論,促成了「文化特異性理論」的產生。
設手術禁區 保語言能力免受損
正由於學中文要用上更多腦區,導致中國人在顱腦手術後破壞語言能力的比率高達七成,比美國的兩成高得多。譚力海表示︰「所以我們其中一個研究目標,就是去做中文的語言功能區的定位,設定『手術禁區』。」
此外,每個人的腦區發展都可能有所不同,譚力海就曾見過患有癲癇的女病人,其「癲癇灶」(令其發病的地方)正位於語言區,但經過腦掃描,醫療團隊發現她的語言功能區有轉移,就算切除其癲癇灶,也不影響語言能力,「我們有168個類似的病例,經過精準的個體語言功能區定位後,切除了傳統意義的語言區,但其語言能力也完全沒有問題。我們下一步工作,就是把有關工作標準化,並向腦神經專家免費提供,這個工作我們已經差不多完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