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胡先生(左)指,政府應該將資源撥去教育,培育下一代。這樣無論中產或基層都能受惠。聶曉輝 攝
——供樓育兒兩頭燒 節衣縮食省開支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聶曉輝、張文鈴)中產向來是社會的「夾心階層」,在社會上得到的福利最少,付出卻是最多,表面看來風光,卻是有苦自己知。香港中產最沉重的負擔主要來自供樓和子女教育兩方面,有中產人士表示,育有3名子女,連同供樓,兩項開支加起來佔每月整體收入60%。此外,有中產組織表示,政治爭拗不絕、社會不穩定亦是令中產消沉的原因。有學者認為,中產是穩定社會的關鍵,政府應考慮推出更多財政福利政策,協助中產紓困,拯救中產階層面臨墮落的窘況(見另稿)。
犧牲享樂換子女教育
現任職教育行業的陳先生表示,每月薪金約6萬元至8萬元。他指,供樓已經佔現收入的40%,是每月開支中最大的一項。對於外界指中產大多「表面風光」,他卻不認同,認為無論是基層或是中產都有其難處,兩者之間並不存在對立面,他也支持政府將資源支援基層人士。
他承認中產人士特別注重子女教育,為了培養興趣和增加他們的競爭力,從小會讓他們學習鋼琴、小提琴、游泳等興趣班,單是3名子女的興趣班,已佔每月開支20%,唯有在其他方面「節衣縮食」,不去旅行和減少個人玩樂。陳先生指,現在每年交稅約8萬元,相等於一個半月的收入。他期望政府可提高免稅額,以減輕中產的負擔。
供樓佔三成 憂生育開支大
同為中產一族的胡氏夫婦,分別從事會計和教育行業,每月收入合共約5萬元。胡先生指,現時供樓的開支佔最大部分,佔約33%。他續指,在香港生活向來都是靠自己,作為中產階層沒有理由依靠政府,而且每年財政預算案經常有退稅措施,認為已經足夠。他又指,政府應該將資源撥去教育方面,培育下一代。這樣無論中產或基層都能受惠。
胡太表示,現在未有子女,但擔心養育子女的開支很大,包括子女的教育和聘請工人的費用。她認為政府應增加資源鼓勵市民生育,她建議增加免稅額或提供教育等津貼,增加港人生育的誘因。
漫長供樓路 頓成「月光族」
另外,晉身為中產一族、現年27歲的顏汶羽,2011年首次參加區議會選舉便勝出,由民建聯一名議員助理搖身一變,成為一名月薪約2.2萬元的區議員。不少街坊都羨慕顏汶羽晉身為中產一族,實情卻是「有苦自己知」。剛於上月結婚的顏汶羽表示,與太太兩人月入合共約3.7萬元,但數年前才展開漫長的「供樓之旅」,月供1.3萬元,連同水電媒、車位及油費等開支,已近2萬元,「這仍未計算其他交通、膳食及供養父母等開支,每月根本沒甚麼餘錢」。
顏汶羽自嘲能醫不自醫
顏汶羽表示,現時能夠得到政府的金錢資助,主要為一年1,800元的電費補貼及每季數十元的地租寬免,「就算是有退稅安排,也只有數千元,我今年繳付的稅款便已接近3.7萬元」。作為一名區議員,顏汶羽平日近乎每天朝6晚9工作,假日或需出席不同活動,本身已非常忙碌,再加上家庭開支繁多,壓力更重。顏汶羽笑稱,當他協助基層市民時,可以將個案轉介到社署、房屋署及勞工處求助,但自己卻「能醫不自醫」。
他又謂,與太太有生育計劃,但在目前環境下,根本難以負擔小孩帶來的額外開支。顏汶羽太太亦表示,生下小孩亦要每月額外支付數千元聘請工人,又慨嘆道:「身為中產這一個夾心階層,支出高但福利少,根本兩面不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