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石丹理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聶曉輝、劉雅艷)中產階層勞動人口龐大,向來是穩定社會的強大力量。但有學者指出,近十多年來,人工不敵通脹、上流機會收窄、生活期望下跌等壓力,令中產不斷貶值,甚至有向下流趨勢。有學者表示,一旦中產沉淪會掀起社會動盪,故拯救中產階層面臨墮落的境況,是政府穩定社會的關鍵,建議政府向中產提供支援,如幼兒照顧、長者額外津貼、擴大稅務寬免等。
中產佔勞動力70%
「中產」的定義眾說紛紜,全球沒有統一標準,而收入是其中一個衡量指標。按團體「中產動力」定義,個人月入介乎2萬元至3萬元,或家庭入息4萬元至6萬元,均可視為「中產階層」。另外,定義亦可參照學歷水平、職業和消費模式等;也有學者認為是從事「腦力」勞動的白領、專業或經理等管理階層。「中產動力」主席馮煒光估計,現時中產佔全港勞動人口60%至70%,可見數量十分龐大。換言之,穩定中產階層,是穩定整個社會的重要元素。
馮煒光指出,中產可細分「有物業資產」及「無物業資產」兩種,「有置業的中產家庭可享受資產增值帶來的好處,可是沒有置業者,即使升職加人工逾10%,亦難以追貼租金上升及物價騰飛,政府應扶助沒置業的中產一把」。
難抵物價飆 面臨向下流
專門研究香港社會關係的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座教授石丹理分析,本港是一個鑽石型的社會結構,中產階層則處於鑽石最中間的主要位置,是穩定社會的基本。但近十多年來,中產人士的收入增長減少,惟物價、樓價不斷飆升,買樓置業困難,中產人士捉襟見肘,在一拉一推的情況下,中產階層面臨向下流的危機,衝擊社會穩定。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指出,現行社會福利制度針對協助貧窮人士,當中存在資產及入息限制亦屬難免,對中產家庭的支援確較不足。但他指出,世界上不少國家在援助基層人士以外,亦同時重視照顧中產的財政福利(financial welfare)政策,建議港府可在照顧子女、供養父母、購買醫療保險方面,向中產提供免稅等財務誘因,協助中產紓困。
港低稅貼錢難 免稅減負擔
鍾劍華指出,歐洲不少國家都有提供照顧幼兒及長者的額外津貼,並不設入息或資產審查,換言之中產階層亦能受惠。他指出,由於香港採取低稅制政策,福利制度難與北歐等國家比擬,要向中產推出多項現金津貼存有一定難度。
但他指出,不少國家均向中產提供多項免稅措施,例如購買醫療保險的金額及供樓自住的利息,均可免稅,以減輕他們的稅務負擔。他又舉例指出,新加坡亦有向有第三個小孩的家庭,提供購買祖屋的較大折扣;瑞典則會按小孩數目有不同的教育開支「封頂」比例,如相關開支超出入息「封頂」百分比,政府會退還超出金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