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大美伊寧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新疆伊寧市:絲綢之路上撬動亞歐經濟的支點


放大圖片

■伊犁州黨委常委、伊寧市委書記李寧平

今年9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中亞四國時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一石激起千層浪,十八屆三中全會更是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上升到國家新一輪改革的政策層面。

與中亞山水相連,民族、宗教、文化上相互認同,同時作為亞歐大陸的橋頭堡、絲綢之路核心區域和橫貫東西的交通大動脈的新疆,此時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地位更加凸顯,在沿線各省、市躍躍欲試、搶抓機遇的大背景下,新疆提出「要建設成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核心區,切實當好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主力軍和排頭兵」。

天賦使命。作為中國向西開放的橋頭堡和距離歐洲最近的城市,伊寧市憑藉地緣優勢和戰略地位,當仁不讓,將成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支點,撬動亞歐經濟的大發展、大繁榮。

「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伊寧市又一大發展機遇。」11月25日,伊犁州黨委常委、伊寧市委書記李寧平滿懷信心地表示,要緊緊抓住這一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和合作契機,把伊寧市建成絲綢之路上撬動亞歐經濟的支點和標誌性城市,建成國際物流港、金融港、現代產業聚集地和旅遊目的地。

引擎帶動 支點效應撬動新跨越

「伊寧是中國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支撐點,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重心是通過『支撐點』撬動自身的發展,同時和合作對方取得互利效果。」11月25日,在那場關於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下伊寧市經濟發展的研討會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樊曉林說。

在他看來,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一種複合的、共贏的、開放的合作與交流方式,根本目的在於促進岩土各國充分發揮地緣上的優勢,開闢一條不同發展水平、不同文化傳統、不同資源稟賦、不同社會制度國家間平等合作,共享發展成果。

這無疑給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的伊寧市,帶來了繼中央工作座談會召開、霍爾果斯特區設立後,又一大發展機遇,讓伊寧市作為中國向西開放的前沿城市、橋頭堡的作用更加凸顯,多重效應的疊加下,伊寧市迎來前所未有的歷史發展機遇。

向西,向西,再向西。

憑藉着巨大的吸引力,伊寧市以成為投資熱點首選之地,直接進入區域性經濟大循環中。在大區域經濟發展態勢的推動下,伊寧市成為處於邊境區域合作的最佳戰略結合點和中國與中亞自由貿易區的「橋頭堡」,集聚各種優勢,接受產業轉移,吸納生產要素,擴大市場輻射,拓展發展空間,進入加快發展的最佳時期。

實現快速發展,離不開新型工業化發展的助推,領跑伊寧市新型工業化發展的伊寧邊境經濟合作區和霍爾果斯經濟技術開發區伊寧產業配套園區,作為兩大引擎,繼續帶領伊寧市經濟跨越式發展。

成立於上世紀90年代初的伊寧邊境經濟合作區,緊鄰霍爾果斯、都拉塔、木紮爾特三個國家一類口岸,經過20多年發展,這一區域規劃面積已擴大到60平方公里,建成面積已達6.5平方公里,駐區企業790家,累計實現生產總值60.6億元,財政收入16.2億元,已成為目前國內所有邊境經濟合作區中,建設和發展現狀最好的是伊寧邊境經濟合作區。

其中,火車站道南、道北10平方公里商貿物流產業區已初具雛形,這裡將打造為現代服務業產業鏈體系,建設面向歐亞、服務國內外兩大市場的國際商貿物流中心,其重點在於培育國際商務、國際貿易、產品展示、物流配送、金融服務、商業信息等,會成為面向中亞、輻射河谷的資源配置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要發展外向型經濟、保稅產業,得讓人家願意來。」伊犁州黨委常委、伊寧市委書記李寧平認為,伊寧市這樣定位,才能讓影響力放大。

近年來,通過鼓勵企業走出去,組織舉辦「新疆伊寧中亞國際進出口交易會」等展會形成了以會展促進商貿,商貿拉動產業、產業支撐經濟的發展格局,拉動、促進伊犁河谷外向型經濟的繁榮與發展。與此同時,實施大企業、大集團和優勢資源轉換戰略,不斷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與伊寧邊合區毗鄰的是當前國家賦予優惠的差別化政策、大力支持建設的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伊寧園區,這個總面積35平方公里的園區是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一區三園」中面積最大、配套能力最強、產業定位最為豐富的核心園區,無疑成為帶動伊寧市經濟快速增長的又一巨大引擎。

伊寧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伊寧園區管委會主任、伊寧邊境經濟合作區黨工委書記侯健透露,「今年伊寧園區建設力度加大,招商引資強力推進,工業項目多個上馬,融資渠道不斷拓寬,這是繼去年火熱建設之後的又一個更大的高潮。」

「我們借鑒內地發達地區的融資方式,通過土地儲備、抵押、貸款、發債等方式,用經營土地的理念進行融資。同時,道路建設主要採取BT的方式,解決了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侯健介紹,已與中建集團一局、中化工程公司、阜新地產、大漠綠化公司等企業達成BT、代建合作意向。還與海通證券、華泰證券、深圳佈雷斯投資公司對接發行債券融資事宜,為伊寧園區的投融資工作奠定了基礎

侯健介紹,通過先行先試,形成了爭資立項、信貸融資、政府投資、社會融資、招商引資並重新格局,重點做好「引」「貸」「融」,破解了項目融資難瓶頸。

此前,這一園區已完成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分為東部綜合服務區和西部產業集聚區,2012年計劃投資12.32億元,做好東部綜合服務區5平方公里和西部產業集聚區10平方公里「首開區」規劃建設,為企業入駐做好基礎設施配套服務建設。同時,還註冊成立了伊寧經濟開發區惠寧投資建設有限公司,以便於投資運作。

該園區主要佈局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生物化工與生物製藥、機械裝備製造、紡織服裝、新能源、新材料等科技水平領先、附加值高、低能耗、低排放、無污染的環保型項目,兼有商貿物流、總部經濟、科研培訓、公共服務等功能。

目前,伊寧市按照「企業園區化、園區產業化、產業集群化」的發展原則,已經規劃建設了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伊寧園區中小企業園、喀爾墩小微企業創業園,喀贊其民族手工業示範基地、巴彥岱鎮小微工業園、伊犁河南岸新區中小微企業工業園等5個中小微工業園,主要佈局食品加工、針織服裝、家俱製造、彩印包裝、旅遊產品加工等輕工產業。5個中小微工業園總佔地面積約4000畝,按產業功能和類型配置分佈在不同城區,全部建成運營後,預計可吸納300餘家中小微企業入駐,解決勞動就業2萬餘人。

李寧平表示,在兩大「引擎」的帶動下,伊寧市以新型工業化作為第一推動力,大力發展進出口加工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依托中亞國家的玉米、棉花、礦產等資源開展深加工業務,尤其是將服裝、紡織產業做大做強,把伊犁河谷的資源進行深加工,通過綜合保稅區的建設,發展外向型產業,打造伊犁河谷經濟增長極,進一步奠定伊犁河谷經濟圈核心地位,逐步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重要支撐點和標誌性城市,走綠色崛起之路。

現代物流 再現絲路新繁榮

「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為深化中國和中亞五國經貿交流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伊寧是新亞歐大陸橋西部橋頭堡和連接中亞的重要樞紐,在亞歐經濟全科威特深化發展中得『上風上水』之利。伊寧擁有獨特的區位交通優勢,佔貿易投資自、便利化的先機,將在聯通西歐、中亞、中國東部地區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日前,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畢吉耀說。

獨特的區位優勢、文化優勢、經濟優勢、社會事業發展優勢、和諧環境優勢等,都為伊寧市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隨着精伊霍鐵路與中亞國際鐵路的接軌,以公路、鐵路、民航為框架,東西貫通、南北交匯的開放性大交通格局已經形成,增強了伊寧在新亞歐大陸橋的戰略樞紐作用,為伊寧市吸引投資和擴大貿易規模,加快發展對外流通業、出口加工業、旅遊業及服務業,創造了新的條件。

伊寧市正成為集公路、鐵路和航空運輸為一體的綜合性國際聯運樞紐,中亞及歐洲貿易的最大通道。

為更好地滿足「大伊寧」一小時經濟圈建設和發展對外貿易的需求,伊寧市正加緊建設集商貿展示、商品流通、古城保護、綜合服務、出口加工、汽車市場六大功能區為一體綜合性國際商貿物流園區。

李寧平明確表示,伊寧市作為伊犁河谷的經濟和資源配置中心,將通過高標準開發建設綜合保稅物流園、伊寧國際物流園等重點項目,着力培育和發展商貿物流產業,使伊寧市在伊犁河谷經濟和資源配置中心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內引外聯」的國際經濟通道功能,進一步面向中亞、西亞及俄羅斯市場,打造成為國際經貿合作的橋頭堡。

「對伊寧的產業結構實施調整,將加快重點公路建設,提升鐵路的運輸能力,推進機場的建設,打造商貿物流中心,建設國際物流中心和區域金融中心。」李寧平說,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更增強了緊迫感。

按照伊寧市邊境經濟合作區規劃和構建的大外貿平台,到2020年將建成面向中亞、西亞、東歐的國際物流中心、國際服務中心和國際區域性進出口加工中心。

位於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伊寧園區的伊寧國際商務城,已是伊寧着眼於未來發展趨勢的項目,總佔地850畝,總投資近50億元,分三期完工,屆時將形成企業總部基地、結匯中心、商貿物流和商務服務等四大支柱產業。

伊寧國際商務城總經理周德興說,商務城以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驛站」為總目標,依靠伊寧市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優勢,將其打造成為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兩端、促進亞歐合作的國際化商務園區。

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提出後,中哈一批重要合作項目啟動與深化,如2011年正式封關運營的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是中國首次邊境地區建立的國際合作中心,不久前在此舉力的商品貿易展覽會,獲得成功。

「中國西部-歐洲西部」的「雙西」公路,也預計在2015年全線建成開通,哈國政府對「雙西」公路高度重視,投入數十億美元設計和建設,是條雙向四車道的准高速公路,東起霍爾果斯,從南向北穿越哈境內五州一市,經過俄羅斯聖彼德堡,進入歐洲,該公路全長8000公里,將成為連接歐亞的又一條重要交通幹線。

「伊寧可以將自身的優勢與雙西公路的優勢結合起來,取得共贏的結果。」畢吉耀說,古絲綢之路曾經是溝通連接歐亞文明的重要紐帶,商貿流通也造就了包括伊寧在內的許多歷史名城和貿易集散地。在新的形勢下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必須優先推進連接歐亞陸路通道和交通運輸網絡建設,加大鐵路、公路、口岸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打造高效、便捷、通暢、低物流成本的交通運輸網絡,提升歐亞陸路通道交通運輸和物流的競爭力,為擴大歐亞經貿往來規模提供必要支撐。

精品旅遊 打造絲路「標誌性城市」

伊寧素有「塞外江南」的美譽,環境優美馳名中外,那條穿城而過的伊犁河孕育的生態環境更是讓伊寧市在自然資源中得天獨厚,成為中亞區域生態環境、自然條件和旅遊文化資源最佳的城市之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十大宜居中小城市之一……作為「國際旅遊城市」,伊寧市名不虛傳。

伊寧還是一個把果樹種在大街小巷裡的「家園」城市,是一個院門敞開,待客歸來的親情城市,是一個讓人留連忘返的「清溪活水花果城」。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曾提出把伊犁建設成為世界級的旅遊精品。李寧平表示,伊犁河谷的旅遊精品依托的是沒有受到人類破壞的高山草原,包括河谷的特殊地貌,形成了特殊的風景。

多元文化交融的伊寧市生活着47個民族,其中世居民族13個,涵蓋了新疆所有的世居民族的成分,是當之無愧的「新疆的民族博物館」。

伊寧市旅遊局局長蘇娉介紹,2013年伊寧市有34個旅遊類項目計劃投資總額達40.1億元,通過對景區、生態公園、民族風情園、民俗文化村、高星級酒店的打造,已初步構建起旅遊產業體系。未來將突出絲路花城、水蘊伊寧、亞歐風情和休閒度假的特色定位,通過大力發展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文化旅遊,提升整體層次。2014年,將大力發展觀光度假、運動休閒、文化娛樂、亞歐風情體驗、莊園特色旅遊五大系列旅遊品牌。

伊寧市通過舉辦民俗文化旅遊節,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濃郁民俗特色的文化旅遊景點,培育一批民俗風情演藝隊伍,將伊寧市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直接面對遊客。

李寧平表示,按照將伊寧市打造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知名「民族文化旅遊城」的規劃定位和「塑造體現多民族特有文化和融合文化的旅遊城市;體現絲綢之路新北道重鎮的城市發展的旅遊城市;體現多民族文化遺產在當代傳承與展示的旅遊城市;體現少數民族地區歷史文化發展的旅遊城市;體現多民族生活文化與產業文化的旅遊城市;體現邊疆地區民族繁榮與民族進步發展的旅遊城市」的具體目標,通過設計開發「行在伊寧、品在伊寧、賞在伊寧、遊在伊寧、舞在伊寧、夢在伊寧」六大旅遊產品體系,連接重組伊犁河谷旅遊資源,實現伊寧市作為伊犁河谷之心的旅遊引領作用。

伊寧市城市的定位是:新疆天山北坡西部的中心城市、新疆向西開放的橋頭堡、新疆國際旅遊集散(中心)城市、多元文化交融的歷史文化名城。

伊寧市還提出打造「美麗伊寧」的口號,力求在生態宜居城市建設上實現突破,把伊犁河兩岸建設成為全疆最大的生態公園,把伊犁河谷打造成天更藍、水更綠、山更青的全疆綠色生態示範城市。

按照「生態立市」、「環保優先」的原則,伊寧市把市域空間分成三大區塊:北部生態涵養區、城市規劃區、現代農業發展區,從而確定了「東聯、西拓、南優、北控」的總體發展方向,形成「一帶三心六片區」的空間結構。

目前,伊寧市正以建設「生態園林城市」為目標,以「基礎設施先行,功能配套先行,公益事業先行」為原則,重點圍繞「一帶三心六片區」建設規劃,着力在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下狠功夫,快速形成百萬人口的宜居城市,將來成為一個民族的、現代的、國際的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標誌性城市。

民生建設 夯實「幸福伊寧」根基

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三年來,伊寧市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連續開展「民生建設年」活動,不斷加大投入力度,通過打造生態宜居、快速發展、文明衛生的城市,按照「民生優先、群眾第一、基層重要」的要求,加快重點民生工程建設,集中力量為各族群眾辦實事、解難事,提升百姓生活幸福指數,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於民,得到了各族群眾的堅決擁護和普遍認可。

2013年,伊寧市堅持項目、資金向民生傾斜,投入36.2億元,實施32類106項民生工程,切實把資金用在改善民生上,做好民生工程,促進就業,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提高百姓生活幸福指數,打造「幸福伊寧」。

其中,按照組團模式,根據各城區發展程度、人口分佈等不同因素,分區域、分重點科學佈局公益項目和基礎設施,投資2.8億元新擴建伊寧邊境經濟合作區中學等27所學校,投資1.4億元建設婦幼保健院等醫療衛生項目,投資16億元建設景觀大道、南環路等77條總長230公里的道路。同時,加快水廠、污水處理廠、供排水管網和換熱站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同時,援疆工作也繼續向民生傾斜,重點抓好安居富民工程、市人民醫院特色專科及數字化建設、維吾爾語節目譯製中心等項目建設,確保在9月底前全面完工。

「我們只有全力推進涉及民生的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才能不斷解決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問題,讓廣大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我們要從滿足人民群眾最基本需求入手,努力促進我市各項社會事業協調健康發展。」李寧平表示。

近年來,伊寧市向全體市民全面開放了多所學校的體育場館及場館內的體育設施,持卡鍛煉,成為不少市民的選擇。此外,文化館、體育館、體育中心的建成和改善,滿足了廣大市民的文體需求。

今年,伊寧市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全力抓好伊寧市體育主題公園、伊犁賽乃姆演藝中心、伊寧體育館和科技館等場館建設,支持伊犁大劇院和州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建設,大力開展「基層文化建設年」活動,加強基層文化體育設施和陣地建設,進一步推進全民健身運動,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建設。

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在「古絲綢之路」概念基礎上形成的一個新的經濟發展區域。其東邊牽着亞太經濟圈,西邊系着發達的歐洲經濟圈,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絲綢之路經濟帶地域遼闊,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礦產資源、能源資源、土地資源和寶貴的旅遊資源,被稱為21世紀的戰略能源和資源基地。

新絲綢之路穿越亞歐18個國家,總面積約5000萬平方公里,覆蓋人口約30億,接近世界人口的一半,區域內能源、礦產、旅遊、文化和農業資源豐厚,市場規模和潛力獨一無二。

此前,包括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8個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24個城市和地區的代表齊聚烏魯木齊並達成「烏魯木齊共識」:充分發揮經濟帶沿線城市的作用,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大合作、大發展、大繁榮。主要內容包括加強城市之間政府交往,開展合作對話,增進友誼和相互了解,相互間確定成為夥伴城市;加強城市建設和管理方面經驗的交流和借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增強各城市的發展能力;加強經貿往來,促進共同發展;加強人文交流,促進民心相通等。

在李寧平看來,絲路駝鈴聲早已遠去,但以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為核心的古絲綢之路精神永存。傳承絲路精神,順應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圖共贏的時代潮流,牢牢抓住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機遇,讓絲綢之路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相關新聞
大美伊寧(第10期) (2013-12-18) (圖)
新疆伊寧市:絲綢之路上撬動亞歐經濟的支點 (2013-12-18) (圖)
大美伊寧(第10期) (2013-12-18) (圖)
新疆伊寧市:絲綢之路上撬動亞歐經濟的支點 (2013-12-18) (圖)
大美伊寧(第9期) (2013-11-30) (圖)
新疆伊寧市 未來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標誌性城市」 (2013-11-30)
大美伊寧(第8期) (2013-10-28) (圖)
伊寧:加大城建投入 建設美麗花城 (2013-10-28) (圖)
大美伊寧(第7期) (2013-09-27) (圖)
借力亞博會 伊寧向世界綻放美麗 (2013-09-27) (圖)
借產業招商 實現產業跨越 (2013-09-27) (圖)
借資源優勢 打造世界旅遊名城 (2013-09-27) (圖)
借展館平台 展示發展活力 (2013-09-27) (圖)
借本土特色 凸顯區域中心城市發展新形象 (2013-09-27) (圖)
大美伊寧(第6期) (2013-09-05) (圖)
多元文化彰顯多彩伊寧 (2013-09-05) (圖)
手工藝品展、民族服裝秀彰顯傳統文化魅力 (2013-09-05) (圖)
美食展、汽車展、攝影展營造濃烈的文化氛圍 (2013-09-05) (圖)
徒步、自行車環行、沙灘排球賽愛健身更愛家鄉 (2013-09-05) (圖)
挖掘、整理、展示伊寧市民俗文化 (2013-09-0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大美伊寧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