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12月19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收藏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留給港人的集體回憶


放大圖片

■「那些年,我們一起成長的回憶」講座情況,左起:黃黑蠻先生、萬青屴教授及李庚先生。

「存念─萬青屴珍藏師友饋贈書畫印展覽」的誕生

12月13日假香港藝術館公開展出之「存念──萬青屴珍藏師友饋贈書畫印展覽」,包含54位書畫家、篆刻家、學者作品。當中涉及多位二十世紀中國書畫名家的書畫作品、印章,還有彼此親筆往來的信札等。這些珍藏從最早的1963年,到最近的2011年,時間跨度近半個世紀,是萬青屴教授經歷文化大革命、國家改革開放、留美學藝至來港教學等人生不同階段,所遇到的恩師和好友們互相饋贈的紀念品,記載了他最珍貴的回憶。■文:王雅君 (中國書畫組助理館長)  圖:香港藝術館及萬青屴教授提供

2012年5月,萬教授以「存念」作為展覽的主題,希望與藝術館合作籌辦一個與別不同的展覽,他願意無償借出珍藏,希望藉荇i覽和這些師友的饋贈,訴說一個時代的面貌。「存念」一詞,源於李苦禪在送贈萬教授的作品《雙清圖》中題字的用語,有「存為紀念」的意思。萬教授說過:「這些藏品都寫有我的名字。我只想傳達一個訊息,收藏還可以無關金錢,是情誼的見證。」故此,他有一個經常使用的印章,印語為:「山水豈可論價」。萬教授亦希望把恩師和前輩們的藝術歷程、他們追求中國藝術的堅持和理想與廣大觀眾分享。

歲月凝練藏品

萬青屴教授1945年7月生於北京。1955年學習於北京少年宮美術組。1963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下稱美院),1966年爆發文化大革命,由於家庭背景的關係,萬教授被禁閉在美院的「牛棚」,當時只有廿一歲的他,成為最年輕的「牛鬼蛇神」,被戲稱為「小棚友」,因此能與比他年長很多的美院教授成為莫逆。他提起這段艱苦往事,卻常以「因禍得福」來形容。其後,萬教授先後於1973年及1976年拜李可染及陸儼少為師,成為當時「南陸北李」兩位山水大師的入室弟子。1984年,萬教授毅然自費留學美國,1989年於香港大學任教,2006年任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建院總監及視覺藝術講座教授,執教鞭達二十多年,至2011年退休,其間他傾其所學,栽培香港的藝術人才。

2011年9月1日,萬教授正式退休,無職一身輕,便全心投入創作,也開始整理自己的收藏。經過多月來對展品研究,以及與萬教授多次的來往商討,百件書畫印章展品的分類排序,以萬教授獨特的藝術發展歷程為出發點,並分為五個時期:「大師們的牛棚小友」(1963至1973)、「北京畫院的日子」(1973至1979)、「回歸中央美術學院」(1979至1984)、「留洋博士國粹派」(1984至1989)和「香港高校打工仔」(1989至2011) 等。此外,展覽還包括了印章多件,都是好友韓天衡、吳子建、王鏞、張子寧等饋贈的常用印。此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留洋博士國粹派」和「香港高校打工仔」兩個標題,均是萬教授親自命名。「留洋博士國粹派」指出在傳統畫院式教學中成長的萬教授,帶虓礄氻祤えJ修讀美術史又兼有國畫基礎功夫的研究生資歷,決定自費隻身遠赴美國留學;而「香港高校打工仔」則盡顯他熟悉香港地道文化,以「打工仔」謙稱自己的教學生涯。兩個標題只寥寥數字,不但貼切地突顯了萬教授當時的身份處境,亦讓大家看到其幽默風趣、語言精練的一面。

存舊.心念

為配合展覽,在藝術館的圖錄中,百多組書畫包括印章,除基本的款識、釋文和全彩圖版,以及54位藝術家的生平資料外,還有萬教授為每一件書畫作品撰寫絮語,為觀眾解構作品背後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除了分為前述的五個時期展區外,亦特設文獻專區,展出印章及親筆信札。

最後展場以「師心不蹈跡」專角作為展覽的總結,萬教授更特別應允藝術館的要求,展出其1980年早年風格技巧尚在磨練及學習的山水冊頁《寧夏行》,亦特別為「存念」展覽而重新創作三幅作品,慷慨捐贈給藝術館,貫徹「存念」展覽的宗旨。亦反映他從傳統努力扎根,進而開創個人風格的見證。以當中的立軸作品《白雲深處有人家》為例,畫幅高山的大片珠砂以積墨法烘染,層次濃淡有致,明顯有李可染的影響,卻脫出李派山水的深厚沉澀。「白雲深處有人家」取自唐代杜牧的《山行》詩中的一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可見畫面中火紅的山頭,正是詩中形容秋天的楓葉比二月的花更為豔紅的景象。萬教授向來風趣幽默,在這畫中亦可見一斑。唐代詩人寫的「停車坐愛楓林晚」,當中的車是轎子的意思,而萬教授則畫上一輛現代汽車,把古代詩意和傳統山水一下子帶到當下,成為富有現代感又能與觀眾產生共鳴的作品。

「存念」展覽的誕生,不單展示了萬教授個人的藝術成長歷程,更見證了二十世紀中國的社會變遷和藝術發展脈絡;原本在私人空間作為「存念」的藝術作品,已成為過往一段變革歲月和難忘時光的歷史文獻,謹希望此中蘊藉的真誠能存留給大家。

相關新聞
展覽學術講座系列精選: (2013-12-19)
「存念──萬青屴珍藏師友饋贈書畫印」展覽 (2013-12-19)
留給港人的集體回憶 (2013-12-19) (圖)
記者手札:日本當代藝術新樂園 (2013-12-19) (圖)
萬象靈犀:藝術品保稅交易在中國市場方興未艾 (2013-12-19)
更正: (2013-12-19)
精挑慎選 巴塞爾亞洲藝術總監:市場更重藝術價值 (2013-12-12) (圖)
拍賣行與巨富聯手「打造 」  藝術品名氣與金錢掛u (2013-12-12) (圖)
拍場槌音:寶龍1.3億天價競得黃胄遺作 (2013-12-12)
萬象靈犀:《大國崛起中的藝術》中國需怎樣的當代藝術? (2013-12-12) (圖)
香港中小拍賣行探景 (2013-12-05) (圖)
藝訊:百幅明清及當代名家書畫展出香江 杜重遠事跡油畫再現革命一生 (2013-12-05) (圖)
五味什陳:「黑茶時代」的收藏經 (2013-12-05) (圖)
秋拍徐風萬象 佳士得續航香江 (2013-11-28) (圖)
3分鐘,曾梵志成形 (2013-11-28) (圖)
《闊浦晴嵐》,張大千一抹青綠 (2013-11-28) (圖)
《石梁瀑布》,董邦達實力夯 (2013-11-28) (圖)
折場槌音:林風眠的三幅「漁村」 (2013-11-28) (圖)
放大鏡:中國書畫場神 《井岡山》 (2013-11-28) (圖)
對話游世勳: (2013-11-28)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收藏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