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坤領 北京報道)國土資源部前日公布全國中重度污染耕地面積達五千萬畝;13年來全國城鎮用地增加較快,優質耕地減少較多,其中京津滬瓊等地可供開墾的土地接近枯竭。他強調一定要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既保數量,又保質量,同時現有的實有耕地還要保持基本穩定。
國土部副部長、國務院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世元表示,環境保護部土壤狀況調查結果表明,中重度污染耕地約五千萬畝左右;國土資源部的地質環境調查整體評價跟他們趨同。
受污地集中發達都市群
王世元表示為解決土地污染問題,國家每年將拿出幾百億元,啟動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地下水嚴重超採綜合治理的試點。受污染的重點區域,都是過去經濟、工業比較發達的東中部地區,長三角、珠三角,東北老工業基地,還有湖南一些地方,都是重工業地區,這些地方要進行修復和治理,也要進一步退耕還林還草。
王世元又表示從優質耕地減少的情況看,13年來全國城鎮用地增加是比較快的,優質耕地減少得多。13年間,城鎮用地增加4178萬畝,佔用大多是優質耕地。僅東南沿海5省就減少了水田1798萬畝,相當於減掉了福建省全省的水田面積。
王世元稱,從補充耕地的能力和質量看,耕地後備資源嚴重不足。上海、天津、海南、北京可供開墾的未利用土地接近枯竭,江蘇、安徽、浙江、貴州等省也都很有限,建設佔用耕地的補充難度很大。同時,雖然十幾年來基本實現了建設佔用耕地佔補平衡,但佔近補遠、佔優補劣、佔水田補旱地的問題客觀存在,或者說比較普遍。
人均耕地低於世界水平
最新調查數據顯示,與國際相比來看,中國人均耕地水平仍呈下降趨勢。1996年人均耕地1.59畝,到2009年,隨着人口的增長和其他因素,下降到1.52畝,明顯低於世界人均耕地3.38畝的水平,且區域間很不平衡。此外,隨着中國人口的增加,人均耕地還要下降,耕地資源的緊缺是硬約束。
王世元強調一定要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既保數量,又保質量,同時現有的實有耕地還要保持基本穩定。按照這樣的要求,土地利用規劃、計劃管控,佔補平衡、實際補充能力和質量,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基本農田劃定,以及下一步的土地執法監察各方面,都要調整和強化,以落實保障中央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