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澳門博物館。網上圖片
彥火
多年來,與澳門基金會合作得愉快無間,去年歲末,作為世界華文旅遊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召集人,我們決定每兩年舉辦一屆「第四屆世界華文旅遊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閉幕式放在澳門舉辦。
這次研討會,我們邀請了海內外逾百名知名作家、學者、專家參加。這一屆主題是「文化生態之旅」,這也切合澳門保護文化古跡方面所作的努力。
這次研討會,我們邀請了內地著名文化學者余秋雨教授,台灣著名作家張曉風教授,北京大學中文系終身教授嚴家炎教授,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及文明系榮休教授李歐梵教授,香港科技大學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劉再復教授,著名漢學家、瑞典皇家人文學院院士、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東方學院院長羅多弼教授,著名文學評論家、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陳平原作為大會發言嘉賓。
此外與會的專家和學者包括來自歐洲、北美、內地、台灣等地。歐洲最遠來自意大利,內地最遠來自新疆。
在澳門閉幕式上,余秋雨先生對澳門基金會及吳志良先生對華文文學活動大力支持和推動,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澳門近年賭業崛起,局外人把它與美國拉斯維加斯賭城相提並論。其實許多人來到澳門後,如果參觀過澳門博物館及文化古跡,對澳門都會刮目相看,認為澳門除了色彩繽紛的霓虹燈之外,還有不少文化景點可以瀏覽和品嘗!
余光中先生在兩岸四地文學研討會上,對華文文學曾作了這樣的總結:
華文世界應該有一種向心力。向心於中原,這是地理上的;向心於傳統,這是精神上的。所以,今天的討論非常有意義。我曾經對香港的朋友講:「很奇怪啊,你們到底住哪裡?回家說返屋企,上學說返學,上班說返工。到哪個地方都說返。」這番話,教我聯想起,無論到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返屋企」,這個「屋企」就是華文文學。
過去我曾說過,香港是一扇文化窗子,為海峽兩岸文化交流起着橋樑的作用,如果香港特區政府繼續漠視文化,「文化窗子」很可能被堵塞,與此同時,我們卻發現澳門的文化窗子,在澳門基金會的支持下,越開越大,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不難成為華文文學這個「屋企」不可或缺的軒敞明亮的窗子。
要知道,如果香港在澳門的文化事業不斷發展壯大,仍是無動於衷,還是一如既往,只願意做一些譁眾取寵的大型活動,而忽視或輕視那些長遠的、深入的文化計劃;如果當官的還是自以為是和自我膨脹,鄰埠澳門假以時日,很快會成為嶄新的亞洲文化都會,在此消彼長下,很快把香港扳下去。
這樣一來,香港充其量只是一個充滿銅鈿味的商業都市,一個缺乏豐厚文化底蘊的城市,不過是虛有其表而已。 (三之三,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