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顧景洲1980年代的紫砂均玉壺,以50萬元成交。
在這次拍賣中,汪寅仙的紫砂聖柏壺和顧景洲的紫砂均玉壺,兩者均以50萬元成交,成為這次最高價拍出的茶壺。朱映樺解釋,影響茶具價值的元素主要有二,「首先看其出處,然後看是否實用」。他表示,近幾年由於品茗藝術在內地愈來愈流行,茶具價值的升幅亦十分誇張,「早幾年銀壺和鐵壺幾千元都沒有人買,近年卻升到十幾萬元,不過市場仍以紫砂壺最受歡迎」。
銀壺升價百倍 紫砂最受歡迎
朱映樺指:「顧景洲、汪寅仙和蔣蓉等均是有名的大師,當中汪寅仙就是現代國家級的工藝大師。」如果茶具出自名師之手,茶壺或茶杯的底部均會有落款,這些名家茶具更會大熱。他亦指,由於以前這門工藝的大師均是工匠出身,所以有人認為他們的藝術成就不如畫家,不過這是題外話了。另外,朱映樺亦提到藝術和創新對茶具價值的影響,「當然茶壺也像藝術品一樣,講工藝講造型,好似銀壺或鐵壺就是講究現代感了」。
材質影響傳熱 愈舊價值愈高
另外茶具本身是否實用,同樣會影響其價值。朱映樺表示:「南方人對於大型茶壺的收藏比較少,相反北方人會多點,所以就要看買家自己的使用習慣而定。」當然不同材料對價值會有影響,他指最多人用的是紫砂,當然金或銀的也有市場,「因為傳熱速度不同,用來泡鐵觀音的口味會不一樣。另外,新舊茶杯泡出來的茶,口感亦有異,例如用舊杯(一般指有數百年歷史的茶杯)泡普洱有更『滑』的口感」。
朱映樺指茶具有如古董,愈古老價值一般愈高,如在市場上,宋元兩朝的茶具就很受追捧。不過由於宋代距今有近千年歷史,所以仍在市場流通的宋代茶具很少,大部分已經收在博物館裡。因此很多人退而求其次,選擇收藏存世較多的清代茶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