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公共衛生+現代中國+全球化
去年11月,香港同性戀者發起遊行,爭取權益。另一方面,也有市民對此表示反感,批評同性戀者在街上的親熱行為,傷風敗德。是次遊行參與者不乏知名人士,如歌手何韻詩、黃耀明等,隨即引起社會廣泛討論,當中涉及到公民參與、父母管教方式、道德價值、中國傳統觀念、社會風氣等討論焦點。對於同性戀者主動上街爭取權益,市民有何看法?政府面對同性戀者及市民大眾的平權訴求時,應考慮甚麼因素以平衡兩者的利益呢?下文將作詳細探討。 ■謝嘉怡 香港道教聯合會青松中學高中通識教育科教師
議題探索: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按教育局課程指引)
主題 2:人際關係
探討主題:哪些人際關係的因素,能幫助青少年反省和為過渡至成年階段作好準備?
.在不同的關係中,青少年如何建立身份和理解角色?
.香港青少年怎樣反對人際間的衝突和與人建立關係?
.甚麼因素促使香港青少年參與社區事務?
議題探索:今日香港(按教育局課程指引)
主題2:法治和社會政治參與
探討主題:香港居民如何參與社會及政治事務?就法治精神而言,香港居民如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
.香港居民對社會及政治事務的參與程度和形式受甚麼因素影響?他們的參與有甚麼意義?為甚麼他們會有不同的訴求?有關訴求帶來甚麼影響?
.政府怎樣回應不同群體的訴求?
議題探索:公共衛生(按教育局課程指引)
主題 1:對公共衛生的理解
探討主題:人們對疾病和公共衛生的理解如何受不同因素影響?
.處於不同文化下,健康資訊、社會期望及個人信念和價值觀,如何影響人們對公共衛生的理解?
新聞背景:港歌手「出櫃」掀熱議
現時,全球共有15個國家或地區的法律把同性婚姻合法化,反映全球對同性戀者採取越來越開放的態度。而同性戀者的平權議題在港亦引起熱烈討論,隨着風氣逐漸開放,一些知名人士,如歌手何韻詩、黃耀明等公開自己的同志身份。本港多個同志團體每年均發起同志平權集會, 去年11月舉行「同志是敢的」第四屆香港同志遊行,大會稱有4,000人參加,反映同性戀問題的討論在港已非禁忌。
小知識:《性傾向歧視條例》Sexual Orientation Discrimination Ordinance
制定法例的原意是要保障不同性傾向人士,避免因不同性傾向而受不合理對待。有多名立法會議員曾提出就此條例立法,惟未獲通過。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