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黃金鼎老人為故鄉著書,只為故鄉歷史永續傳承。
行走在諾鄧的鄉間石路上,常常在想,如果這樣一個有着千年歷史,因鹽而盛又衰落的村莊,因傳統古老從衰落中又看到興盛曙光的村落,其漫長的歷史與起伏的命運,如果沒有一個作者來梳理講述,將是多麼可惜與孤獨!
幸好,這個村莊是有這麼一個作者的。黃金鼎年輕時雖為工作背井離鄉,可是村莊裡重要的節日慶典、祭拜祖先的日子是一定要返鄉的。退休還鄉,看着那些長期得不到修葺,橫遭風雨侵蝕、日漸腐朽的古跡,看着那些碩果僅存的知情老人接連離去,殘存的文物典籍被損壞時,老人覺得要為這個村莊「搶救」下一份清晰完整的歷史資料。於是,回到村莊,走訪健在的知情老人,走街串巷進村入戶,背着乾糧和同村的3名老人上山去墓地、廟宇抄寫碑文,去檔案館查找楹聯,老人竭盡全力尋找盡可能多的訊息,整合還原出諾鄧最初的模樣。歷時兩年,黃金鼎主要編著的《千年白族村--諾鄧》終於完稿。「每天不停地寫,寫好改了又改,完稿時底稿都有50公分高。一次寫稿,忘了廚房裡開着火,把廚房也給燒了。」80多歲的黃金鼎,想起著書過程中的辛苦都變成了欣慰,「走訪的過程中,看到祖先的名字在古老的碑文裡,這種感覺就像找到了自己的根。」
也許,正是這份觸摸到根的情懷,使《千年白族村--諾鄧》一書,字裡行間自然流露出的那份對故鄉的摯愛之情,閱者為之動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