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坤領 北京報道) 專家指出,證監會重啟IPO、力推新股發行機制改革可謂眾望所歸,高市盈率、老股套現等市場亂像在所難免;然而,新股發行應控制節奏,不應短時間內太多、太急,上市公司質量監管還要加強,以提振市場信心。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部副主任趙亞贇對本報記者表示,此次市場暴露出的諸多問題歷來就有,並非因新股發行制度改革而起。「但此次IPO發的有點多、有點密集。IPO停擺一年,PE、公司老股東急於套現,部分企業資金緊張,項目資金拖延時間較長,都促使了新一輪老股套現的出現。」他說。
防發行人圈錢 損投資者利益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主任尹中立表示,面對證監會此前的限制,老股東在發行前就大肆減持,找到了規避限制套現的渠道。另外,因為老股東可以高價減持,也就不怕上市後減持與定價掛u,造成新股發行市盈率仍然高高在上。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俊海認為,合理的新股發行機制,應該是讓發行人與投資者共享企業成長的成果。但在發行人以圈錢為目的的情況下,中介機構不僅不能為投資者提供合理建議,更有可能與發行人一起侵犯公眾投資者的利益。
「一刀切」叫停做法不合適
趙亞贇認為,從股市長期發展來看,叫停的做法並不合適,容易給市場形成「開降停漲」的錯覺;有關部門應加強上市公司質量的監管,不必「一刀切」叫停,優質IPO項目的推出,還會吸引場外資金進入。
專家指出,發行人要考慮市場的感受,均衡發行價;中介機構也要從「三公」原則出發,即使是證監會允許做的,也要考慮是否要頂格來做。推介過程中不能發佈未經證實的信息以及誤導報價,只有真正做到公平公正,「三高」現象才會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