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1月20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13,香港展覽中的歷史景象


放大圖片

■孫中山紀念館的南洋革命的展覽。

回溯2013年香港大型展覽場館所舉辦的展覽,一個較為突出的特色便是:歷史的景象感越來越強。展覽中的歷史圖畫,既有恢宏壯闊的時代脈絡,也有社會民眾生活的樣態,從而以最為直觀的方式去解畫早已遠離當代人思維與視角的前人生活。

香港文化博物館在2013年,就外國歷史的展品而言,非常著名的展覽包括「法貝熱--俄國宮廷珍寶展」。展覽從俄國近代以來的歷任沙皇家族所使用的金銀珠寶、復活蛋、各種禮服、生活工藝品等展品出發,再現了沙皇家族在近代以來的生活方式,讓本不了解俄國歷史的香港市民,能夠以最為直觀的方式明瞭俄羅斯社會激盪變革的深刻原因與背景。

而同樣在香港文化博物館進行的有關中國版畫的展覽,則是從版畫這一藝術形式的角度,闡述了中國人自古以來的民間信仰與神靈崇拜。版畫的展品所展現的內容非常細緻,也非常生活化,且素材的選取都是依據中國人直到今日還在使用的一些物件而來--例如門聯。版畫,不僅僅寫照了中國人數千年來的內心精神世界,也印證了一個長期以來被學界深究的問題:中國人傳統意義上的民間信仰,是以物質需求為出發點,進而形成信仰需要和神靈崇拜的;這種物質意義的神靈信仰,最大的特色便是多神化崇拜,且將人間的等級體系也移植到神仙體系中,甚至引入了某些佛教的色彩。這種佛道合一的民間崇拜模式,直到今日仍然是中國人尤其是農村地區較為廣泛的信仰形式之一。

香港歷史博物館則側重歷史的特色,將展覽與歷史文教的傳播直接結合,讓參觀者更為深刻地體察展覽背後的歷史內涵。例如,歷史博物館在去年舉辦的清代宮廷服飾展,是在與內地合作的基礎上進行的。展覽不僅僅是簡單陳設了清朝歷代帝王、皇后的服飾與生活日用品,同時也以聲光電的科技手段,講述了清代宮廷服飾的起源、形態、發展脈絡與社會背景;並向參觀者展現了清代統治者的生活場景。展覽並不局限在展覽中,而是將服飾與中國古代的等級制度相結合,並且在展覽中特別註明:是辛亥革命的爆發、中華民國的建立,才終結了中國歷代形成的以服飾來代表禮教等級的體制。

香港海防博物館在2013年,以展覽的形式,與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合作,再現了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當年在香港的游擊戰爭歷史。展覽開幕當日,不少來自游擊老戰士聯誼會的耄耋老者為展覽剪綵助威,經由傳媒的報道,市民們對香港淪陷三年零八個月的歷史,有了更為深刻而具體的了解。

而香港孫中山紀念館,則在加大合作的基礎上,與新加坡、中國內地合作,先後舉辦了「孫中山與他的南洋革命同志」、「孫中山與家屬」、「紙上風雲--辛亥革命在廣東」等展覽,從多種側面再現了辛亥革命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2013年,在重現歷史的基調上,力圖實現策展視角的多元和革新,構成了香港有關孫中山主題展覽的一大特色。

回顧2013 ,香港的展覽,其歷史深刻性和時代性特色越來越強。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徐全

相關新聞
百年工藝連史紙 輝煌過往難再續 (2014-01-20) (圖)
2013,香港展覽中的歷史景象 (2014-01-20) (圖)
「混合活力」與「微妙差異」 (2014-01-06) (圖)
冀望中國動漫的蓬勃 (2014-01-06)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