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爆炸品處理課人員講解在爆炸現場設定封鎖線的細節。
香港雖然不是恐襲的高危城市,但發現爆炸品或不明物件的事情仍間中發生。警務處轄下設有一個「爆炸品處理課」,在必要時便會應召到場。為了讓各總區的參與人員對處理該類案件增加認識,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簡稱O記)早前聯同爆炸品處理課及政府化驗所人員,合辦了一個「爆炸現場處理工作坊」。
理論實踐並重 分析現場應對
工作坊「理論」與「實踐」並重,首先向參加者教授爆炸品及爆炸事件的基本知識,接着爆炸品處理課人員製造一個以電話啟動的「簡易爆炸裝置」,並在舊礦場員工宿舍外引爆。爆炸品處理課及政府化驗所人員向學員解說並分析現場的處理方法,更首次利用政府化驗所最新購入的手提裝置,在現場初步分析火藥的種類。
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高級警司盧國基指出,工作坊除了可提高人員的調查能力,並加強各單位與不同政府部門的合作及溝通外,更可確保警隊採取適時、有效的措施打擊恐怖活動。
了解夥伴角色 加強溝通重要
是次工作坊能讓參加者加深了解合作夥伴在爆炸現場及其後調查工作的角色,更認識到各單位提升專業技能和加強溝通的重要性。參加者均表示,工作坊令他們獲益不淺,更希望將來可研習本地或海外案例。
高級化驗師張耀明表示,工作坊對實務工作有很大幫助,令化驗師認識如何處理爆炸現場及與其他單位人員合作。爆炸品處理課警司盧秉善指出,「溝通」或「分享」均極為重要,要讓合作夥伴明白及分析處理證物的優先次序的利弊,又強調到場人員若在處理任何物品期間遇有疑問,須立刻向該課尋求協助,以免誤中「第二裝置」的陷阱。■香港文匯報記者 聶曉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