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涂若奔)中央政府一直大力支持本港發展人民幣業務,但內地學者曾有不同意見。陳德霖的文章昨透露,早期有些內地學者認為人民幣貿易結算是面向全球的政策,不應視為一項支持香港的舉措,也有論者擔心離岸人民幣市場快速發展會影響內地金融穩定。不過,經過金管局和特區政府與內地相關部委多番商討,最後中央在2011年發布的《十二五規劃》中明確表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
內地學者憂影響在岸市場
陳德霖指,2011年時銀行業和市場人士均反映,通過貿易結算交易積聚的離岸人民幣資金除存款外出路不多,發展人民幣貸款和其他金融產品的空間亦有限。內地有意見則認為,流到香港和海外的人民幣資金應繼續在外面流轉和沉澱,不應亦不需要回流內地。
他認為,實際上在海外沒有廣泛使用人民幣的經濟或金融體系,離岸人民幣不可能完全與在岸市場分隔自我循環使用。「這個問題經多方面深入論證,大家基本上明白和接受了離岸與在岸市場之間要有適當的連繫」,跨境人民幣直接投資和金融投資的渠道(包括投資內地債市和RQFII等安排)亦逐步建立和擴闊。
長期壟斷離岸業務不實際
不過,陳德霖同時又指出,現時香港人民幣存款和支付交易佔全球離岸市場七成,「香港不會、亦不應一直佔有這麼高的份額」。因為人民幣國際化就是要人民幣在全球各地更廣泛使用和流通,不同時區的企業和個人需求各異。海外企業和銀行的人民幣業務如長期處於很小的規模,對香港銀行提供的融資和代理銀行服務的需求也不會很大。換言之,期望香港長期壟斷離岸業務並不實際,人民幣未能真正國際化,亦不利於香港自身作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的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