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新疆伊寧。
2013年,具有得天獨厚區位優勢的伊寧市,又迎來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央對新疆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三大歷史機遇」,加上此前的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霍爾果斯特區設立等發展機遇,多重效應的疊加下,伊寧市作為中國向西開放前沿城市、橋頭堡的作用更加凸顯,步入了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
憑藉巨大的吸引力,伊寧市已成為投資熱點首選之地,進入區域性經濟大循環中。在大區域經濟發展態勢的推動下,伊寧市成為處於邊境區域合作的最佳戰略結合點和中國與中亞自由貿易區的「橋頭堡」,集聚各種優勢,接受產業轉移,吸納生產要素,擴大市場輻射,拓展發展空間,進入加快發展的最佳時期。
2013年,伊寧市經濟增速達1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速22.4%、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達16%,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增加超過10%......
伊犁州黨委常委、伊寧市委書記李寧平不無感慨地說:「我們堅持變化變革、科學發展,堅定不移地走『兩個可持續』道路,促進了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打破了發展僵局,搶佔了發展先機,開闢了發展新天地。」
李寧平說,伊寧市正在成為中國向西開放的橋頭堡,撬動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支點和對中亞、西亞一帶具有活力、吸引力和投資潛力的標誌性城市,將成為國際物流港、金融港、現代產業的聚集地和旅遊的目的地。
綠色崛起 進入區域經濟大循環
伊寧是離歐洲最近的一個城市,也是臨近中亞五國,臨近三個一類口岸,有較好的綜合交通體系,航空、鐵路、公路都比較發達,有很好的自然條件和人文基礎,有較好的城市基礎設施配套,優勢非常明顯。
憑藉巨大的吸引力,伊寧市已成為投資熱點首選之地,進入區域性經濟大循環中。
「必須堅持項目帶動,這是我們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抓手。」李寧平表示,近幾年,伊寧市經濟實力和規模大幅提升,主要得益於一大批重大項目的建設帶動,「實踐證明,只有抓住了項目,才能抓住發展的牛鼻子,為跨越發展夯實基礎。」
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伊寧市項目帶動戰略成效明顯,全年開工項目364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15億元,同比增長34.3%。國投、川寧、蘇源等一批重點項目已建成投產,慶華煤炭分質綜合利用、新天煤製氣、堯柏水泥等一批重點項目加快建設,企業生態總部基地(CBD)、上海紅星美凱龍、大連萬達等一批重點項目簽約落地。
當然,實現快速發展,離不開新型工業化發展的助推,領跑伊寧市新型工業化發展的伊寧邊境經濟合作區和霍爾果斯經濟技術開發區伊寧產業配套園區,作為兩大「引擎」,繼續帶領伊寧市經濟跨越式發展。
「以伊寧園區為重點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伊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獲自治區批覆,邊境經濟合作區升格具備了承載大項目的能力,按照『企業園區化、園區產業化、產業集群化』原則規劃的5個中小微企業園加快建設,啟動建設了伊犁州首個文化創意產業園。」伊寧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伊寧園區管委會主任、伊寧邊境經濟合作區党工委書記侯健透露,2013年伊寧市實施大企業、大集團和優勢資源轉換戰略,不斷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了24.3%。
侯健表示,伊寧市以新型工業化作為第一推動力,大力發展進出口加工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依托中亞國家的玉米、棉花、礦產等資源開展深加工業務,尤其是將服裝、紡織產業做大做強,把伊犁河谷的資源進行深加工,通過綜合保稅區的建設,發展外向型產業,打造伊犁河谷經濟增長極,進一步奠定伊犁河谷經濟圈核心地位,走綠色崛起之路。
「經濟首先要調結構,增總量,要把農業做優、工業做強、服務業做大。」李寧平如此概括經濟工作。
「美麗伊寧」 譜寫生態立市新篇
伊寧市素有「塞外江南」的美譽,那條穿城而過的伊犁河孕育的生態環境更是讓伊寧市在自然資源中得天獨厚,成為中亞區域生態環境、自然條件和旅遊文化資源最佳的城市之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十大宜居中小城市之一......作為國際旅遊城市,伊寧市名不虛傳。
伊寧還是一個把果樹種在大街小巷裡的「家園」城市,是一個院門敞開,待客歸來的親情城市,是一個讓人留連忘返的「清溪活水花果城」。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提出把伊犁建設成為世界級的旅遊精品。
近年來,伊寧市以建設「美麗伊寧」的目標,堅持「生態立市」、「環保優先」、「兩個可持續」發展理念,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事關長遠的重中之重,以建設生態宜居城市為目標,不斷優化城市佈局、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環境,突出水、花、綠等特色,形成了以人為本、以綠為根、以水為魂、以花為美的開發建設思路。
按照生態立市、環保優先的原則,伊寧市把市域空間分成三大區塊:北部生態涵養區、城市規劃區、現代農業發展區,從而確定了「東聯、西拓、南優、北控」的總體發展方向,形成「一帶三心六片區」的空間結構。
李寧平介紹,2013年伊寧市實施了165個城建重點項目,完成了65條總長201公里的城市道路建設,組團式開發建設加速推進,建成區面積由50平方公里拓展到70平方公里,全面啟動全國智慧城市試點工作,伊犁河國家濕地公園通過國家和自治區評審,獲得「傑出生態綠色城市」稱號。
「我們以綠提升城市品質,以水提升城市活力,以花提升城市形象。」李寧平指點發展遠景說:「編制完善城市生態綠地系統和濕地保護規劃是我們建設『美麗伊寧』的起點之筆,結合市域生態格局,規劃佈局東郊、西郊、北郊3個郊野公園、15個城區公園,以規劃指導區域環境綜合協調發展。未來的伊寧市將是一個城中處處有綠地、花園,公園、濕地包圍城市,人人享有綠色、花卉的生態宜居城市。」
「幸福伊寧」 夯實和諧發展根基
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三年來,伊寧市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連續開展「民生建設年」活動,不斷加大投入力度,通過打造生態宜居、快速發展、文明衛生的城市,按照「民生優先、群眾第一、基層重要」的要求,加快重點民生工程建設,集中力量為各族群眾辦實事、解難事,提升百姓生活幸福指數,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於民,得到了各族群眾的堅決擁護和普遍認可。
2013年,伊寧市堅持項目、資金向民生傾斜,投入36.2億元,實施32類106項民生工程,切實把資金用在改善民生上,做好民生工程,促進就業,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提高百姓生活幸福指數,打造「幸福伊寧」。
「民生支出佔公共財政總支出的72.6%。」李寧平說,其中,按照組團模式,根據各城區發展程度、人口分佈等不同因素,分區域、分重點科學佈局公益項目和基礎設施,重點抓好安居富民、就業、教育、醫療等民生工程,「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投入建設力度為歷年之最,實施了16個醫療衛生項目,援疆工作也繼續向民生傾斜。」
「我們只有全力推進涉及民生的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才能不斷解決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問題,讓廣大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我們要從滿足人民群眾最基本需求入手,努力促進我各項社會事業協調健康發展。」李寧平表示。
文化引領 續寫河谷文明新的傳奇
伊犁曾是新疆歷史文化發展的集中地,東西方文化在這裡交融,伊寧市作為伊犁州的首府,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歷史遺存豐富,是最能代表伊犁河谷文化的城市。37個民族在這裡攜手發展,被稱為「亞洲民族博物館」。
伊寧市市委書記李寧平深情地說:「伊犁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她養育了生活在這裡的各民族兒女,她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物質方面的富足,更給了我們深邃悠遠的河谷文化,而現在,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37個民族的兒女,正在以自己的熱情與雙手,發展、深化這份獨屬於我們的文化。」
「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多種文化的支撐可以有效地提升城市軟實力的發展,而獨特的文化則是城市競爭力的體現。」李寧平書記自豪地表示,「伊寧市擁有多種文化並行發展的格局,通過兼收並蓄,打造特色城市建築和文化街區,體現伊寧市包容、創新的城市精神和風貌。同時,伊寧市依托伊犁河,致力於將伊犁河獨特的生態文化做大做強,將伊寧市打造成水域環繞、低碳環保的城市。」
當然,文化的發展不僅體現在城市建設,更要融入群眾生活,讓群眾參與其中,在生產和生活上享受現代文明帶來的成果。伊寧市推行的安居富民工程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質量,還從生活理念、健康理念等方面對群眾進行了有益的引導。通過現代文化的引領,伊寧市提升了城市的凝聚力和創新力,使整個社會更加和諧發展。
2013年,伊寧市投入3.4億元,建設了伊寧體育館、王蒙書屋、生態體育公園、演藝中心等一批重點文化體育項目。着力打造基層文化陣地建設,把百姓喜聞樂見的事搬上舞台,把生活中發現的點點滴滴「真、善、美」搬上舞台、熒屏。
伊寧市通過連續舉辦民俗文化旅遊節,努力打造一批具有濃郁民俗特色的文化旅遊景點,培育一批民俗風情演藝隊伍,將伊寧市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直接面對遊客。
除了舉辦第二節民俗風情節,2013年伊寧市還舉辦了鬱金香花節、菊花節、芍藥花節和月季花節,讓伊寧市真正成為「花城」。
伊寧市委副書記程學文介紹說,伊寧市通過對景區、生態公園、民族風情園、民俗文化村、高星級酒店的打造,已初步構建起旅遊產業體系。未來將突出絲路花城、水蘊伊寧、亞歐風情和休閒度假的特色定位,通過大力發展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文化旅遊,提升整體層次。
「通過加快文化交流,真正把伊寧市打造成為面向西部的文化的中心。」李寧平表示,按照將伊寧市打造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知名「民族文化旅遊城」的規劃定位和「塑造體現多民族特有文化和融合文化的旅遊城市、體現絲綢之路新北道重鎮的城市發展的旅遊城市、體現多民族文化遺產在當代傳承與展示的旅遊城市、體現少數民族地區歷史文化發展的旅遊城市、體現多民族生活文化與產業文化的旅遊城市、體現邊疆地區民族繁榮與民族進步發展的旅遊城市」的具體目標。
展望未來,伊寧市將是和諧、幸福、宜居、生態、文化大繁榮的伊寧,伊寧人民真誠地歡迎海內外遊客前來體會獨屬於伊寧的「幸福味道」。
|